未普評論:重提“黨政分開”,溫胡短兵相接?

北京政壇最近熱鬧而又詭異。溫家寶再一次公開呼吁政治改革,而胡錦濤再一次保持沉默。眼尖的網友們一針見血地指出,溫先生已經第十次公開明確地呼吁政治改革了,這是一個奇跡,而胡一聲不吭,這很不正常。

2011.09.2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的確,溫家寶10次提政改,而胡錦濤的反映,基本上是一聲不吭,但去年在深圳改革3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是個例外。溫家寶講完“推動政改,至死方休”前腳剛走,胡錦濤後腳便到,講了一番基本上和溫家寶相反的東西。之後沒多久,溫家寶的深圳講話就遭到了《人民日報》署名鄭清源的連發五篇文章的討伐。

這一次,溫家寶除了提到過去屢次提到的政改內容,如依法治國、司法獨立、選舉權等等,還提了一個新的議題,即黨政分開。他說,一個執政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需要改變目前的以黨代政,權力絕對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像;為此,必須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他還說,“這個任務是鄧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來的,我認為在今天尤為緊迫”。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中首次提出,黨和國家現行制度的各種弊端中,較為突出的就是“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1987年11月,總書記趙紫陽在中共十三大上正式提出關於“黨政分開”的改革,並試行取消一些部委黨組,但1989年之後這些被取消的部委黨組又全部復辟了,而在後來舉行的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的報告中,“黨政分開”再也沒有出現過。

溫家寶肯定知道,這個議題不同於他以往談到的政改議題,雖然它是由鄧小平支持,由趙紫陽在十三大上正式提出,但是鄧小平對分散和弱化黨的領導,其實從來不感興趣。根據趙紫陽的《改革歷程》,鄧小平“厭惡和鄙視分權制衡的制度”,每逢鄧小平講到政治體制改革要把黨政分開放在第一位時,就強調決不能照搬西方,不能搞自由化。對鄧小平的真實態度,溫家寶焉能不知?

溫家寶肯定更知道,“黨政分開”一向是中共各級黨委第一把手最不樂見的事兒。當年趙紫陽搞“黨政分開”的主要障礙,就是來自黨委一把手的反抗和抵制。經過20多年的演變,現在的一把手們在大權獨攬方面,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無論是哪一級的一把手,他們都是領導核心,地位都比同級政府高,他們不僅決定政府的人事任免和重要決策,而且只要一出大事,就把政府的人推上前排去領罪。

那麼,溫家寶為何舉出鄧小平的旗號,重炒這個被擱置了30年的、黨委一把手們最反感的政改冷題呢?

中共目前正處在一個非常時刻。十八大權力布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黨內各派政治勢力的較勁兒到了最後衝刺的階段;體制內學者連續召開各種名義的座談會,討論中國向何處去,試圖影響中國未來的政治走向;民間獨立候選人雖然被打壓但依然風起雲湧,試圖從民間角度逼迫決不作為的黨中央有所作為。溫家寶冷飯熱炒,能影響權力布局嗎?能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嗎?似乎不能!

但溫家寶此時提出這個議題,等於是把自己放在直接與胡錦濤和其他常委短兵相接的位置上。想想看,政府第一把手向黨的第一把手叫板,要求黨和政府分權,但黨的一把手卻裝聾作啞,而其他常委就像幾只鴕鳥,集體把頭埋在沙堆裡,對溫家寶的“黨政分開”假裝聽不見,這樣的錯位是不是有點兒滑稽可笑?其實,無論是國內網友還是西方媒體,都看到了這種滑稽而又詭異的政治錯位現像。溫家寶是不是刻意這麼做呢?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溫家寶公開把自己放在和胡錦濤直接叫板的地位,無疑是危險的。但他想必是號准了兩種政治脈搏,才敢鋌而走險。一是胡錦濤執政當局的不作為,已經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無論左中右的專家學者中引發強烈不滿,他溫家寶提出這個尖端的政改想法,就是要昭告天下,不是他不作為,而是不能為也!二是民間對一把手大權獨攬現像極為不滿,《中國青年報》於9月13日載文痛批這種現像,說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一方面是一把手權力過大,另一方面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又較小,卻以言立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以權廢法。

溫家寶當然明白,沒有胡錦濤和另7名常委的贊同,“黨政分開”根本就是一句空話。不過,溫反正已經說了很多他自己知道根本無法兌現的好東西,8名常委的集體不吭聲,不會妨礙他繼續說下去。或許,他在2013年退職之前,還會說出更精彩更尖端的東西呢!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