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延海评论:中国污血案源于闭关锁国政策


2013.04.0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10年前,中国中原地区爆发大规模艾滋病病人死亡事件,特别是在河南省。中国政府一直似乎掩盖艾滋病流行和病人死亡的真相,百般压制媒体报道和社会救援行动。

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2002年12月26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当时的卫生部长张文康终于承认,“1995年前后因不规范和非法采供血活动造成的艾滋病传播,涉及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村供血浆人员的感染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60%。目前发病和死亡病例已相继出现,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血液污染导致的艾滋病流行,不仅出现在有偿供血浆人员中,也出现临床接受输血的病人中,更出现在使用血液制品的血友病人中。中国污血案源于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

当艾滋病开始在全世界流行之际,中国政府却认为艾滋病不会在中国蔓延。1985年,当北京出现中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后,卫生部疾病控制负责官员在卫生部机关报《健康报》撰文表示,艾滋病不会在中国蔓延,因为中国没有同性恋者,中国没有吸毒人员,中国有传统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科学上的无知,导致中国政府出台的艾滋病防治基本是把艾滋病当作外国人的疾病来防范,艾滋病被理解为外国人的疾病,被中共宣传部门描绘为西方的疾病或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疾病。

1987年,中国出台政策,要“把艾滋病拒之国门之外”,限制外国感染者入境,限制血液制品进口中国。但是,中国长期不对国民献血或卖血进行艾滋病检测,导致后来震惊中外的河南艾滋病村或中原血祸。

1992年,在河南省卫生厅的发动下,河南省全省办起很多单采血浆站,各县的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军队医院、工矿医院等纷纷办起血浆站,大肆采集农民的血浆,并把血球回输给有偿献血浆人员。但因为卫生官员认为河南农民血浆很干净,不存在艾滋病,所以不仅大肆采集血浆,而且对献血人员不做任何艾滋病检测,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在献血浆人员中蔓延,出现世界上最为迅速的艾滋病流行。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浆,送到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后,用于生产各种血液制品。因为认为艾滋病是外国人的疾病,中国90年代中期生产血友病人使用的凝血因子的生产工艺缺乏病毒灭活程序,不能杀灭血浆中污染的艾滋病病毒,导致产出的凝血因子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致大量长期服用这些血液制品的血友病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临床输血也不检查艾滋病,导致大量输血人员被感染,其中很多人是妇女和儿童。污血案受害感染者采取各种维权抗争行动,要求赔偿、医疗和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尽管中国现在加强血液安全管制,要求献血检测艾滋病,同时也开放外国感染者入境,但中国现在却开始了一个新的危险政策。“把艾滋病拒之于国外之外”的政策失败了,但中国现在却开始实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全面的监控和管制政策,把疾病患者定义为社会的或政治上的危险分子,加剧了社会对疾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中国政府需要吸取当年意识形态挂帅、把艾滋病看成西方腐败生活方式疾病的惨痛教训,要尊重公共卫生科学和人权,学会通过公共卫生教育,尊重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教育人民学会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中国政府不应该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当成政治假想敌,而应该充分尊重个人自由,保护好个人隐私,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积极参与各项艾滋病防治工作。(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