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再次聚焦中國民主和人權事業。人們認識到,一個不民主的中國,對人類文明是一個挑戰,因為中國政府不僅對內壓制民眾自由,對外也扶持專制國家的政府,比如緬甸和朝鮮。而一個民主的中國,將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自由。
1989年六四事件後,國際社會曾經高度聚焦中國民主和人權事業。但基於當時的條件,中共黨內民主改革力量受到重創,而中國國內民眾缺乏組織,且依然受到社會主義集體觀念的禁錮,而海外民主運動團體,因為缺乏在中國社會中實際成長的經驗,沒有能夠領導起一場有效的民主變革運動。中國人錯過了那一次機遇,並且曾經讓國際社會絕望或觀望。
近年來,受益於互聯網發展和成長所需要的時間,中國國內維權運動和公民團體發展活躍。劉曉波等人2年前發起《零八憲章》,倡導民主憲政改革,因此受難被判刑11年。但《零八憲章》卻被廣泛接受,和平獎更加把劉曉波和《零八憲章》帶進國際舞台,成為中國民主運動的像征。
我們會把握好目前的國內外契機嗎?我認為,存在很難挑戰,如果應對失策,中國人或許會再次失去這次機遇。
首先,國內外中國人的民主運動,缺乏宏觀的戰略,缺乏活躍人士和團體之間的協調和協商機制,無法面對中國當局遍布世界各個層面的外交努力,也無法面對國內安全人員的各個擊破和分化瓦解。民主運動需要團隊之間的協作和協商機制。分散化,有助於團體生存,但無助於發展和關鍵時刻的突破。
其次,國內外中國人缺乏民主運動的實際工作經驗,缺乏基礎性的能力,比如開會和按照民主規程議事、社群工作和社會動員、彼此容忍和團結、利益群體達成共識和共同行動的技巧等。如果民主只是表演和控訴,肯定不會成功的。
再次,雖然國際社會因和平獎而高度聚焦中國民主事業,但國際社會之間也缺乏協調機制,國際社會對國內外中國人的民主運動的認識是混亂的,缺乏戰略。
中共黨內出現改革派,領導中國民主變革,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們無法控制中共的發展,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人們的觀念和社會基礎,來改變政權的命運,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也是普遍人,也生活在大眾人群中,和廣泛的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思想意識密切相關。
今天,中國政府打壓劉曉波的支持者和民間運動,導致民間社會空前團結和國際社會關注。但如果國內外中國人民主運動不能成長和有效地利用好當前的機會,中國政府改變策略,比如一段時間更加開放和更多寬容,導致民間社會和國際社會向政府靠攏,贏得時間。雖然短期內出現寬松和寬容局面,但等到民間社會和國際社會力量分散後,當局總是掌握進一步控制的主導權。當然,無論出於怎樣動機,我們應該歡迎執政當局任何表達善意的機會,並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把善意持續發展起來和發展下去。
不應該排除執政當局采取進一步打壓策略,但那樣將導致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惡化,國際上更加孤立,國家將徹底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