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香港不需要愚人節笑話,因為已夠荒謬

0:00 / 0:00

2020年4月1日,香港,陰天。

還記得17年前的今天嗎?

「歌星張國榮晚上在中環一間酒店墮樓身亡,終年46歲。」當天的電視機,傳來這樣的聲音,像平日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主播波瀾不驚地,宣告巨星的死訊。

不是吧?是愚人節的惡作劇吧?

不是。同一節的新聞報道,畫面中,是一個個全副武裝的人。港府宣布,淘大花園E座爆發大規模沙士疫情,把所有居民,全部送往隔離營。當時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說,估計淘大花園E座所有居民,都受到病毒感染。

那是真實的恐懼。

諷刺的是,同一天,一個14歲中學男生虛構香港特首宣布香港成為「疫埠」、「恒指大瀉、特首會辭職」的假消息,全城人心惶惶,市面出現恐慌性搶購潮,港府官員要公開闢謠,才平息事件。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殘酷得讓人難以置信的現實、在真實的不安中讓人信以為真的謊言,這,就是香港人的2003年4月1 日;而這一天,就像一個世紀般漫長。

17年後的今日,2020年4月1日,早上起來,我如常看手機,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句,「香港不需要愚人節笑話,因為香港已經夠荒謬。」

那麼血淋淋地殘酷,卻是真的。

武漢肺炎下,港府推行14天緊急措施,禁止超過4個人在公眾地方聚集。

結果,昨天晚上,831太子站警察暴力襲擊事件七個月的晚上,警察截查5個路人後,把他們聚在一起,然後說他們違反禁聚令,即時罰款2000港元。

除了禁聚,健身中心、遊樂場所、電影院等被關閉。食肆要「限客」、「限桌」,只能坐滿一半,餐桌之間要相距1.5米。

結果,曾表明支持抗爭的「黃店」,率先「被執法」。光榮冰室15分鐘內兩度被警察巡查,龍門冰室被警員指門外等候外賣人數多於四人要作出驅散;店內食客被要求「拼桌」,拼成四人一桌,警察說,是要「使每桌距離增加」、「減少感染機會」。除了黃店,黎智英兒子的餐廳被十多名警員以收到舉報為由,逐一檢查食客身份證。

不過,鄉紳娶媳婦,卻可以在祠堂外宴請過百人;麻雀館、卡啦OK 一度繼續營業,高爾夫球場爆滿,馬場馬照跑......

而普通的香港人,卻連清明掃墓,都不可以多過4個人。"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出自喬治•奧威爾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莊園》)

其實過去的九個月,香港人每天都活在荒誕中。一個青年在台灣殺了人,政府不惜勞師動眾修法,說是要為家屬「討回公道」。100萬人上街反對,她說,「我知道了,但法,還是會繼續修」。結果過了幾天,200萬人上街,她先是拿一個議事規則從未出現過的「暫緩」出來,良久,才又說是「壽終正寢」,好像法案是一個活人一樣。

而真實的一個個活人,被打至頭破血流、骨折斷手、眼睛被打瞎,甚至有年青人,絕望輕生。而她,一個兩子之母,卻只會對壞了的地鐵閘機說「我很心痛」。

然後,這個城市的執法者,把鐳射筆說成致命鐳射槍、叫納稅人做「曱甴」、挑釁市民「單挑」,三不五時要市民給他們道歉。市民被大規模有組織襲擊時,他們轉身就跑,兩萬市民報警,他們說是別有用心的人要癱瘓系統,遲到39分鐘才到現場,他們說沒有看手錶,不知道時間,而轉過頭,他們卻跟施襲者勾肩搭背。

他們以執法為由衝進地鐵站,無差別毆打市民;開著電單車向著人群橫衝直撞;平射開槍說是按照國際慣例,視人命如草芥。

但無論他們做了甚麼,都不用負上責任,不用承擔任何後果,因為,他們都只是「壓力太大」,已經「被訓斥」。

過去九個月,種種荒謬、謊言、不公、傷心、憤怒、痛苦、血與淚,劃下的一道道傷口,至今未癒,卻又來了一個武漢肺炎,為自救,搶口罩、撲物資,天天疲於奔命。香港人,仿如患上了集體創傷後遺症。

回看2003年,歷史驚人地相似。在沙士疫情中,香港失去了299條人命,包括6名醫護人員,還有自願搶救病人而殉職的謝婉雯醫生。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們失去了張國榮,到了冬天,我們失去了梅艷芳。

就在這樣艱難的一年,港府仍試圖強推《基本法》23條,結果,50萬人上街把它推倒。

時至今日,在「反送中」運動、武漢肺炎疫情的衝突下,香港人已經元氣大傷,親中勢力卻又蠢蠢欲動,欲再推《基本法》23條立法。然而這一次,香港人還有力氣把它推倒嗎?

多想一覺醒來,一切只是一場惡夢;多想一覺醒來,一切只是上天給我開的一個愚人節玩笑。

今天,耳邊響起張國榮的《玻璃之情》,這首歌,是他去世前未發表的遺作,由他親自作曲,林夕填詞。而無獨有偶,有一部經典香港電影,名字叫做《玻璃之城》,以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保釣行動,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時代背景,講述男女主角在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

當時就有人說,那個時候的香港,是一個玻璃之城,像玻璃一樣易碎的城市,被兩個政權玩弄。然而,今天的玻璃之城,傷痕累累,恰似香港人的心。

「你會記得 我是誰
猶如偶爾想起 過氣玩具
我抱住過 那怕失去
早想到 玻璃很易碎」

也好,你永遠停留在46歲,不用去當護旗手,不用去撐警集會。你永遠停留在那個黃金時代,那個有真正的天皇巨星、真正港產片的年代;那個尚有公義、自由、法治和制度,不用「被感恩」、「被道歉」的年代。



記者/呂熙_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