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用APP買口罩。
2020年4月3日,台北市,晴天。
當我訂完口罩,家裡的早餐也已上桌。過往家人都喜歡在外面享用變化多端又物美價廉的台式早餐,但是現在所有人都盡量減少在外面用餐,減少風險。早餐後,我和大兒子出門工作,小兒子出門上學。目前為止台灣並沒有封城,所以大家每天都如常工作和上學,只是臉上多了口罩,也會勤加洗手。台灣本來就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戴口罩的風氣盛行,本身稍有不適,或流感季節為了自身保健,很多人都會戴上口罩。現在滿街的人更是幾乎都戴上口罩,極少數不戴的會遭受異樣眼光的關注。
路過西門町香火鼎盛的天后宮,想進去順道參拜一下求個平安,看到有一位民眾因為沒戴口罩,被廟方婉拒,吃了閉門羹。台灣有越來越多場所,規定一定要戴上口罩才能進入。如今本來善門大開的宗教場所也不能例外了。

對我的工作來講,口罩更變成另類的記者證。幾十年來,只要拿出文化部核發的記者證,從總統府到各級政府機關都通行無阻,但現在光有記者證而沒有戴口罩,哪裡都採訪不了。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外交部的新聞中心、大小政府機關,甚至很多智庫舉辦的活動,沒帶第二記者證「口罩」休想進去採訪。
幸好台灣當局有先見之明,疫情爆發之初立即組成「口罩國家隊」,並實施口罩實名制,以健保卡作為購買依據。台灣口罩雖然還不太夠用,但大家14天都確保可以買到9個口罩。除了在藥局前排隊,更可以透過手機預定,在超商取貨十分方便。
而生活的另一個變化,是我會盡量自行開車,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會給孩子搭便車,希望降低他們待在人擠人空間裡的機會。
手機一響,看到中學校友會傳來的簡訊,以往每年春天的聚會果真如預期的宣告取消,而且一延就延上大半年,直接宣告:大家保重,希望聖誕節再聚。
疫情開始蔓延時,剛好是農曆年和春酒的旺季,讓餐廳業者苦不堪言,倒店潮正在湧現,連許多經營多年的老字號都撐不下去停業。

至於因為疫情,勉強可稱之為另類的好處,就是一些以往要排隊到天荒地老、從來排不到的熱門店家,現在終於可以免去大排長龍的辛苦了。工作中間空檔,我走向位在辦公室斜對面、被評比為亞洲第一的咖啡館。戴好口罩的店員,先讓我乾洗手,再進去櫃檯,點上一杯得過咖啡師世界冠軍的店主精選咖啡豆的手沖咖啡。這裡咖啡的層次豐富,隨著溫度變化,由熱而冷,酸味和花果香的感受也不同,絕非浪得虛名。再配上一塊被譽為台北最好吃的抹茶捲,恰到好處的苦和清爽的甜,頓時讓我把令人煩悶的疫情暫時拋在腦後。
今年年初,國際傳媒紛紛預測,台灣因為鄰近大陸,幾乎篤定淪為重災區之一。但時至今日,台灣交出漂亮成績單,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抗疫資優生,防疫措施更是國際間學習參考的對象。想起全球資料庫網站,不久前公布的醫療保健指數,台灣第六度拿下全球第一。不過台灣卻遲遲無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徹底凸顯出中共打壓台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的荒謬。
台灣有優異的健保制度,醫療水準高,加上台灣保有優質而興盛的農業,疫情期間,在台灣生活感覺非常安全而安心。
記者/鍾廣政_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