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海外和台湾中文媒体自审

中国政府控制境内媒体的做法,近年延伸至海外华媒。海外的民主人士指出,中方透过提供高业利益,间接控制海外华人社团或媒体。不过,另边厢,打著民主旗号的台湾政府,把中共政府控制传媒的做法,更进一步升华,用纳税人的钱利诱媒体。(刘云报道)

2010.12.27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今年十月八日,宣布2010年和平奖的得主是,正在中国因言入罪判囚十一年的刘晓波后,澳洲悉尼一群支持刘晓波的华人遂计划在当地一份华人报纸刊登广告,孰料,刊登前数天突接获报社通知叫停。

独立中文笔会前副秘书长、现任民主中国阵线副主席张小刚指,他们原定在报纸头版登广告,祝贺刘晓波获奖兼通知有研讨会。未料,「祝贺」一词在澳洲的华人媒体里竟成敏感词。

「听闻总编看到后,先讲不能登头版;此外,不能写祝贺刘晓波得奖,只可写开这个会的通知。我记得他当时讲「祝贺」好敏感,所以,不能这样写。敏感意指,怕得罪(中国)领事馆。」

不过,在澳洲的其他华人媒体原来都同样拒絶刊登跟刘晓波获奖有关的广告,即使愿意,也定下规限,一定不可在头版或用彩色,张小刚更听闻在美国及加拿大的华人媒体也出现同类情况。

张小刚坦言是类经验他早已经历,在纪念六四廿周年时,报社同样拒絶刊登广告,指「死难者」一词涉暴力,写游行集会地点在中国领事馆门外,则要改写为一条街道的名字。

张小刚说不少在海外的华人团体或媒体老板都获得中国领事馆人员的特别关照,让他们在中国境内有生意机会,使中国政府可以透过提供商业利益,间接控制海外华人的社团或媒体;再者,领事馆在报社内也有线人,当有批评中国政府或中国时事的文稿投到报社后,领事馆的人员便会随后来电,向报社查询撰稿人的背景或直接著报社不要刊登。倘不听从,可能会有损失。

「领事馆说明不能刊登某篇文章,若刊登了,他们会说国喜的广告不会在你的报纸里登广告。我知道这种事情曾发生。」

不过,张小刚觉得中国政府控制媒体的手,竟伸延到西方民主的国家里,这令他感到难以忍受。

「现在大陆官方通过这方式把控制言论的做法扩大到民主国家,这是值得注意好严重的事,因此,我们好希望澳洲主流媒体关心此事。」

中共政府控制境内媒体的事实,已是人所共知,不过,原来打著民主旗号的台湾政府亦不惶多让。本月中,台湾一名从事了新闻界十六年之久的资深新闻工作者黄哲斌,毅然把辞职信交到上司手里,与自己珍爱的新闻行业作出「分手」。在离别的那天,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解释请辞的原因,说「无法说服自己,这是个值得托付的行业。」

令黄哲斌感到窒息的是,在台湾媒体内已甚为普遍的置入性行销的做法,已由一般的商业性机构,扩展到台湾政府,且越演越烈。

台湾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指,置入性行销早已在台湾媒体内存在,追源溯始,是民进党内官员明白「一物治一物」的道理。

「因为政府里有好多都是媒体人出身,所以,他们颇清楚怎样应付媒体,所以,开始政府购买新闻的做法。新政府上台后,政府的说法谓媒体不太愿意去争新闻,所以,他们只好用这手法。」

民进党退下执政党地位后,国民党的马英九出任总统时,曾许下承诺,把民进党创立的购买新闻做法停止。未料,三年下来,这做法一直持续,更是媒体财政来源的一块「肥肉」。

置入性行销乃媒体接受付款单位,把广告新闻化,然后再置于新闻版面内,跟其他日常的新闻采访报道置在一起,读者难于辨识阅读的一则新闻是广告,或是一则经记者采访,然后以客观及平衡的手法报道的新闻。

这做法在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三年更被发扬光大。2003年,民进党的新闻局长突然提出,集合各政府部门用于文宣工作的费用,然后,再统一向媒体招标做「报道」。单以该年的招标总数目以高达十一亿元新台币(拆合为逾二亿人民币)。

以辞职表达对置入性行销表达强烈厌恶的黄哲斌指,各媒体十分惊愕原来台湾政府用于文宣工作的费用如此具大,但是,台湾政府当时购买新闻版面或时段,乃会以单一事件为主兼会以全版形式等做法处埋。迄至近年间,这类新闻已渗入到各新闻版面。这做法更扭曲了记者的职份,有违新闻伦理。

根据台湾《财讯》杂志报道指,台湾政府今年至十一月的采购决标公告,直接以「新闻专题」或「专题报导」命名购买媒体新闻版面或时段共有三十三起,涉4385万新台币,若再加「专题企画」或「专题行销」在内则共八千六百万新台币。可是,报道指,这些还未包括政府以「整合行销」或以非公开招标方式购买媒体的置入行销的开支。

按尼尔森研究公司2009年调查统计台湾的广告行销报告,台湾政府购买媒体广告的疯狂性较其他商业性行业为烈,以建筑业在该年的总广告量较2008年为低,约四十八亿新台币,但是,台湾政府却逆流而上,2009年耗费的广告量开支近十七亿,较2008年增长了二成多。

置入性行销的广告化新闻,仍以推销政府形象为主如「北市府「路平专案」绩效赞」、「交通部观光局「台湾自行车节」好热闹」等,但是,也有以纳税人金钱购买大量新闻版面,图掩盖或推销具争议性的政府政策,如一度引起大量民众示威,反对在具有保育价值的大城海浦地区准许国光石化设厂的政策。

台湾政府这边厢用钱收买媒体,左右媒体编采部,但那边厢,中国政府控制台湾媒体的手亦若隐若现。

台湾《新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张铁志在自己的博客中撰文透露,随著中国与台湾的两岸关系越来越密切,且更签订明年正式生效的ECFA商贸合作协议,故近两年间中国大陆不少省市政府都在台湾媒体进行置入性行销,藉此推销当地旅游及吸引投资。

台湾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承认,随著两岸交往频繁下,的确有很多中国大陆的城市到台湾做宣传工作,不过,他们有否影响台湾媒体减少或刻意回避中国的负面新闻,他指暂时仍未面对,可是,他有忧虑。

「现在媒体都是财团,他们的考量就是跟中国经济利益的往来,所以,一定会有顾忌,所以,一定会有影响到新闻,这是毫无疑问。」

曾于台湾教授新闻后转到香港珠海书院出任新闻系主任的皇甫教授坦言,自己也被台湾政府邀请审批标书的评审,当看到台湾政府以万元计纳税人的钱购买新闻时,他也感到愕然。之后,他更发现这习非成事的做法似已被台湾媒体接受了。

但是,皇甫认为,他可接受政府推销的是公共政策,但却不能接受政府推销的是「政绩」。

「这个是问题,这是为私,这是政党自私的目的。这不是为公共政策,如为了公共政策如讲环保等,我就觉得没有问题。」

他指,现时的媒体已经太商业化,有理想的不多,把本该为拥有知情权的公众服务,现已变成为求自己目的的工具,最终,影响的是公众。

「受害最大是大众因为大众不知这是宣传,是包装的广告。他们把这当作事实来看待,这影响他们对事实的判断。」

台大新闻研究所教授张锦华更以专业崩溃形容置入行销对媒体造成的影响。不过,台湾内部各民间团体连同台湾记者协会,正蕴酿连串行动,进行反击,而受不了政府用钱买新闻的黄哲斌,亦正不停到各大小社区,向市民讲述现时台湾政府迂回的干扰新闻的独立性的做法,图唤醒市民知晓个中的弊端,据悉,不再哑忍台湾政府的「宣战」行动将于明年陆续发炮。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