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政府繼續盲目投資 民間財富料遭搜刮

0:00 / 0:00

全國有23個省市近日相繼公佈本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其總額超過40萬億元人民幣。去年全國生產總值創26年新低,新一年的基建投資預算,反映各地政府仍繼續盲目投資,漠視政府債務問題。在這種壓力下,民間財富再遭洗劫無法避免。(黃小山/程文報道)

中國媒體報道,到上周五(17日) 為止,中國已有23個省公佈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投資額累計超過40萬億元,加上尚未公佈的省份,今年投資料不少於45萬億元。

這還僅是一個已浮面的初步資料。本台統計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媒體在使用資料上表現克制。一些基建計劃的資料未被引用。

在此之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6年的全國生產總值(GDP)約近75萬億元,增速為6.7%,落後於2015年,更創下自1990年後26年來的新低。

不願具名的觀察人士陳小姐透露,從這些巨額投資資料顯示,這幾年依然沒能找到經濟止滑的辦法。以前的事例證明,政府巨額投資會帶來的惡果,至今還在延續。另一個後果是,老百姓再次面臨通脹打擊,經濟狀況還要繼續惡化。

她說:因為中國經濟嘛,從前年開始,去年和今年中國的經濟就非常非常的糟糕了。只是內部的東西,政府他是想通過這個拉動這個經濟的一個流動,然後一些民間的經濟對政府充滿信心之後,然後大家可以放心的把錢拿出來做一些東西,如果政府他這樣子來做的話,他物價肯定會升高,肯定會通貨膨脹,然後人民幣會繼續貶值。

她認為,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高大理由的背後,還有一個各地官員樂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是政績和個人利益。根據現行的官員業績考核辦法,能被看到的政績,依然是主要的考核因素。此外,常態的腐敗,也是各級官員熱衷於巨大投資的原因。

她說:最大的動因,第一個就是地方的政府官員,他想有政績。城市建設投資,最基本的就是一些城建項目,因為城建項目這一塊的金額是最大的嘛。你知道嗎,我們這裏那個橋,之前那個橋投資了差不多幾千萬吧,在修好沒有竣工的時候就塌過一次,然後還沒有到五月時間,這個橋整體就報廢了。在中國政府,腐敗一直是存在的。

在涉及高額的債務問題時,她表示,各級官員根本不關心債務問題,無論是現行的官員選拔模式還是責任劃分,以及最後國家以大量發行貨幣兜底的慣例,都註定官方壓根就沒想到過還債的問題。

以經濟狀況位於中游的四川省官方發佈的資料為例,該省計畫在2017年在工業領域投資完成9000億元;交通方面,稱要力爭完成鐵路投資300億元,公路、水路交通投資1100億元;能源方面完成投資300億元;水利完成投資260億元以上;旅遊方面力爭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合計投資額在1.19萬億以上。而2016年該省官方公佈的全年GDP總額為3.26萬億元。

官方資料的真假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的四川財政都不足以支撐如此天量的投資。巨量的投資,將增加巨大的債務壓力,並轉移為全民承擔的通脹惡果。

而此前,四川省政府在面臨230億元的川煤債務危機上,至今毫無作為。而另一個重災區的東北三省,資料依然居高不下。

遼寧省省發改委稱,2017年全省計畫安排億元以上建設專案2885個,計畫投資5210億元。

黑龍江則提出了2017年將在固定資產投資將在2016年3760億元的基礎上,增速7%。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省一片蕭條,龍煤集團500億債務窟窿至今無法填補。其中,無論是涉及遼寧的東北特鋼還是黑龍江的龍煤集團,官方強推的債轉股不但難以為繼,此前也一直被批評為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再次對投資方進行洗劫。

這個說法得到原專責海外宣傳的媒體人龍鎮洋證實。他表示,在巨額的到期債務下,官方力推的債轉股模式就是證據。在官方的高壓下,即便是銀行方面為了規避負責人個人承擔抵制上級的政治風險,即便是清楚這嚴重違反經濟規律,他們也都會接受。

龍鎮洋說:按照正常的市場經濟的這種考核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的話,他們肯定不願意接這種爛賬的嘛,但是呢如果在整個國家這個政治已引發政治掛帥,一切的這種經濟規律,經濟的邏輯都要讓位於這個政治的邏輯,這種情況下,人家就拽住政治責任不負經濟責任了。

龍鎮洋還認為,目前所公佈的超40萬億,這個資料來源於政府工作報告,但因為官方資料的可信度多有問題,所以,該資料不意味著是真實的。目前所透露出來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度非常高,並且孕育了越來越大的崩盤危險。加上官方現在嚴控外匯,民間資本避險路徑被堵死,因此會再次參與到搶奪固定資產,催生更大房地產泡沫。

他說:非常高非常高,包括外資包括民間資本早已沒什麼可投的了,做實業的特別是做製造業的很難生存,最後還是只能依靠這個投資來拉動會導致那個資產價格還會增值。比方說房地產,他現在那個投資的這個效益真的逐漸變成一塊錢投資可能都產生不了五毛錢的這個GDP。這個民間的資本增值保值的辦法就是換成美元,這是唯一的生路。你如果資金出不來呢,你最後就是跟著它一起崩盤,都明白這點,但是他沒有提高出來只能跟著水漲船高去搶奪那個資產。

官方資料的真實性備受質疑。比如,官方在年度用電量資料上,電力協會自己發佈的2016年和2015年的全年用電量資料就前後矛盾。

此外,官方稱,2016年全年用電量增幅為5%。但這個資料幾乎立即被煤炭行業的資料給否定了。全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稱,2016年全國煤炭發運量19億噸,同比下降4.7%,年煤炭產量下降9.4%。此外,這還是在從9月份以來,水電發電量減少,火電增速加快的背景下得出的資料。同時,煤炭工業協會負責人在內部談話中還透露,2016年全國煤炭消費在連續兩年下降的基礎上同比繼續下降1.3%。

這個資料從發改委也間接地得到了證實。該機構發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1~9月累計發運煤炭13.7億噸,下降9.1%。

自2015年開始,隨著經濟持續下行,和經營環境惡化,中國官方下令禁止唱衰經濟,並持續發佈真實性無法確定的資料提振信心。同時,加大外匯管制,並限制民間資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