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电视发牌(二) 港人愤怒无准则
2013.12.26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及电视剧红遍东南亚,为香港创意工业打下基石。港视总导演苏万聪、无线前编审周旭明,在这个火红年代投身影视行业,历练成独当一面专才。面对港视不获发牌一役,两人批评港府“窒息”电视文化发展。(海蓝报道)
八十年代可说是香港电影及电视剧的全盛时期,港人爱追看电视剧,当年不少人赶回家为看电视剧,成为一时佳话。年逾四十岁的香港电视总导演苏万聪,成长在这个年代,他不讳言自少喜欢看电影及港剧,那时已立志要当导演。他自言幸运,八十年代肯拼搏总会找到机会,中学毕业后他几经波折,考入无线电视台(TVB)技术训练班,先由幕后收音师做起,其后如愿转职至戏剧组任职助导,两年后初尝导演梦。
不觉入行廿多年的苏万聪,回忆头十年颇称心,无线有庞大的制作,不少受欢迎剧集如《刑事侦缉档案》、《冲上云霄》等他都有份执导。其后十年公司上了轨道,无线是个大工厂,有点不求变,因为变要增加成本,公司因循剧本不用太前卫,最重要控制成本。记得03年沙士一役,削减员工褔利,本来工资已不算高,士气低落不少。他解释说公司文化逐渐转变,剧集预算亦减少,导演的拍摄日数愈来愈少,部分剧本或出现“飞纸仔”情况,渐渐形成交行货现象。
直至2011年,港视开台招兵买马,已任职高级编导的苏万聪想转换环境。他淡然地说,其实留在无线没有问题,但公司没有裁培意识,看不出再有升职机会,况且人到中年,他想藉这个机会改变,毅然投身港视任总导演(即监制),披甲上阵打一场硬仗,苏万聪的头炮是《警界线》。
港视不获发牌后,10月21日员工曾在政府总部集会约一星期,并发起万人“上街睇电视” 撑港视,期间播放《警界线》、《导火新闻线》等,赢得不少口碑。直至11月初,《警界线》第一集在网上点击率突破一百万。问苏万聪可有苦尽甘来的感觉,他笑说对警界线满意,原来剧本不是这样,他用电影手法去剪辑,由全剧23小时浓缩17小时,一百万一集共拍23集。
他回忆做二千三百万的财务预算,才是最艰辛的事情,从未做过这类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他不眠不休奋战两个月,把全剧预算细至一件道具,都列明给公司行政部,因为是上巿公司,最终通过预算,拍摄成为最轻松的阶段。
回想这段作战日子,苏万聪对港视壮志未酬身先死不无遗憾。他形容公司内部同事打击大,大家倾向相信可以拿到电视牌照,明明磨拳擦掌,冲向城门准备攻城,未上战场已不让他们打仗,大家都不忿气。
他说: 不明为何政府上月突然宣布,没人逼它,可能它低估事件影响力。我自己倾向2015年中审视两个免费电视,一次过发出,我以为最顺畅是这样,但现在政府提早宣布死刑,对公司,对我打击大,有些事不知道相信什么。活在香港,原本大家觉得制度很安全,大家认为相对公平公正,忽然间没有了信仰,不知怎办。
经历波折重重,花尽心血拍成的《警界线》不知何时面世,苏万聪个人去向亦要等港视宣布,因为老板王维基六个月内决定会否结束港视。
这一刻的苏万聪,确实有点失落,但他仍对香港有希望,只是对政府失望,尤其对梁掁英班子极度失望。他批评,今次发牌事件,这个政府悄悄剥削他们很多事,亦不说清楚整件事,实在是黑箱作业,感觉恐怖。他质疑香港是否还是公平守法的社会,如果继续给这一班人去管治,他会不放心。
无线经典剧集《天与地》的金句“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反映不少港人心声,成为全城话题,该剧集编审周旭明渐为人熟悉。年过四十的周旭明,少年时代已投身新艺城、德宝电影公司,学师做编剧。后来经朋友介绍入亚视做编剧,再入演艺学院攻读导演系。他笑言在亚视做了三年兼职,当年人手不足,有一年前后写了十几个戏,毕业后转为正职,成为编审后才加入无线,与监制戚其义在亚视已合作无间,其后在无线拍档炮制具争议性剧集如《金枝欲孽》、《天与地》等。在无线多年,这对老拍档暂时离巢,正筹备开拍大陆电视剧。
问周旭明近年香港电视剧是否质素下降?他不置可否地回答,应该说所有东西没变化,重复的话即使味道很好,大家仍然认为你有问题。同一道理,junk food 有问题,大家仍然食,好似麦当奴。大家要正视一件事,到底电视剧是一个junk food 工业,还是有要求的东西,其实师奶戏是无线主要观众层。周旭明又举现时最热门话题港视为例,其中《警界线》,一百万拍一集,这个戏由几集剪出成第一集,即数百万一集,他很难想像有第二个这样花成本的戏。他认为大家期望偶尔有这样的剧集,希望改变一下游戏规则,但不是追求掷更多钱拍戏,这样不健康,应该追求更多不同的电视制作。
至于今次港视不获发牌的影响,周旭明则一针见血地说,这是一个机构,一个企业不幸的结果,公平地说,机构本身是否肩负香港电视戏剧的创意工业,暂时还未看见,但不幸地这是劳资事件,三百多人被裁掉。
不过,周旭明批评港府做法不当,是导致巿民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全香港人支持港视拿回免费牌。他解释说,发牌与否,是香港政府备受争议的荒谬举动,完全没法看见准则在那里。大部分香港人纯粹在说梁掁英管治下的特区政府,再一次做事不清不楚,不理巿民意见,而做出一些独断的决定,让人揣测他在依附中央,而妄顾港人利益。
他说: 一定有意识上负面影响,为什么意识上负面?主要不是说梁掁英三个牌而给两个,因为他本身根本不重视,不看重香港电视工业是什么一回事,根本不看重电视剧有几文化工业,如果他明白的话,他不会做一个奇怪而不公开的黑箱作业决定。
被誉为“金牌编审”的周旭明,最后为港视风波来个深度总结。周旭明虽然没说金句“this city is dying”,但他说这个城巿的人在愤怒。他感慨地说,一直以来港府没有正视免费电视,梁掁英又拖几年,现在已迟了发牌,大家都在愤怒。愤怒不是王维基蚀掉几亿,香港人认为原来十多年前,打开电视可以看到更多节目,今时今日应该更加好看。但是这个拖延,令大家没有了十几年的电视文化发展,这件事说明政府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