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移民,谁倾听过他们心声?(上)孩子因家长一个决定移民

2023.11.30

港人家庭移民其中一个共通点是「为了小朋友」,但有没有人问过小朋友的想法?本台追访了两个分别移民到台湾及英国的家庭,他们的小朋友亦曾对移民感到不安,害怕因语言、文化差异等难适应新地方。同为移民家庭过来人、幼儿教育专家Bonnie坦言,「小朋友何尝不是为了家长一个决定,而要放下自己最想念的人及事」,因此不要将移民抉择的压力放在小朋友肩膀上。

移台港人小孩在其YouTube频道说:「我们要移民台湾啦!」

张生张太育有三子女,现年13岁的家姐张悦,不时与弟弟张顾之(10 岁)及张尧(8 岁)拍影片,经营YouTube频道,记录他们一家的移台感受与生活趣事。三年前,他们在机场与亲人道别:「要入闸了!再见!」轻轻拥抱,没有多馀的说话,便踏上他们的移民之路,从此与亲人及好友相隔700多公里。

相1.jpg
张氏小朋友知道,家人因香港教育问题而决定移民。(程皓楠摄)

移民的还有姓何的一家,其中10岁的哥哥Marcus,与弟弟Max相差一岁。两兄弟热爱运动,涉猎足球、兵乓球、剑击等等。这两个家庭和很多移民家庭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为了小朋友而选择移民。Marcus说:「他(爸爸)只是说会去英国,其实详细不太记得,因为那时候我们年纪很少。没想过要离开同学及朋友。」因为要去一个陌生地方,他直言当初不太想移民。

而在台湾的张氏小朋友则对移民的原因稍有概念:「(父母)不想我们的观念被中国左右,那就搬来台湾比较好,他想要比较好的教育,好像是。我不想(移民)的,因为那时候台湾是一个让我感到陌生的地方,所有事都不懂又没有朋友。但因为我知道一定有好处才会想移民,我只知爸妈应该为我们好,那就听话,无反抗馀地。」

相2.jpg
何氏小朋友初移英时,最担心语言问题。(石头摄)

小朋友年幼没有选择权利 语言是一大困难

当年他们年纪尚小,没有选择权。对于移居地充满恐惧与不安。张尧说:「我完全不懂国语,又完全不懂其他的语言,我很难与人接触。」

到他们真的到达移居地,曾担心的问题逐一浮现。例如年纪最小的弟弟张尧,本来因疫情关系,当初在香港已很少回校上课,较少与同学相处。来到台湾不懂国语更难表达,只能指手画脚。另一样他们三个都觉得是「怪兽」级别的,就是注音。张悦与张尧说:「拼音是全部人都懂 ,他们幼稚园已经学了,但我们到小学五、六年级仍未懂。当初就是例如100分里面有20分是注音,那我考到70分,有20分都是注音问题。」

国语对小朋友来说不容易,那么英文呢?原来英国的MarcusMax同样有困难,虽然听英文能力可以,但讲方面还要训练。除此之外,原来小朋友有好多不舍之情。哥哥Marcus当时与一位教师感情很好,被选上做班长也令他成就感大增。后来这位教师原本有预留位置让Marcus代表学校参加足球比赛,并说因为有Marcus很大机会取胜,但因他要离港,未能参赛,成了他一个小遗憾。

幼儿教育专家Bonnie同样是带小朋友移民台湾的过来人,近年不时研究港人离散家庭与儿童心理等。不过她说即使面对以上困难,但因小朋友修复能力很高,只要找到一群人有归属感,他们很容易就能投入一个地方。她建议家长:「首先一起面对其次给空间及时间他。我也会自己示范一次怎样去面对困难,我觉得不介意给小朋友看到自己软弱。因为这是很真实的感受 只不过我们需要让他知道我们的感受抒发出来后是可以的有人一起聊天更好,可以讲出来。」

相3.jpg
幼儿教育专家Bonnie坦言,「小朋友何尝不是为了家长一个决定,而要放下自己最想念的人及事」。(淳音摄)

4万名未成年港人获批BNO VISA 台湾20202021学年过百名新生 

自从「反送中」发生及《港区国安法》生效后,不少港人移民英国,加拿大, 澳洲同台湾等地方。已经有超过15BNO VISA持有人移民英国,英国内政部回覆本台指近4万名是未成年获批BNO VISA

本台再翻查台湾移民署资料,以201910月最为明显,相比于头半年平均人数多出约4倍。至于2020年再多近5千人至10813人;到2021年再增360人至11173人。

当局没有提供有多少未成年的港人新移民数字,不过记者根据教育部数字,

在台湾读书的中、小学生都明显上升。201520195个学年,香港新生人数不过百,但到20202021学年,分别有129174名新生。

父母因担心香港教育选择移民

同样来自香港的台大社会学者吕青湖,曾做过一项有关抗争与移民的研究,印证了「反送中」头半年移民意向普遍增加。吕青湖说:「抗争和移民是有正面关系,即是家庭因素上如果是家长,这个关系更大。」移英爸爸Simon解释当初的移民意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改了教材,如果你要小朋友可以答对题目,过到考试与你现实认知的事很不同。常识课已经不可以讲很多事,但他们之前已经受到一套教育,他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你只能回家问爸妈真正的历史是怎样。」

对于「反送中」后移民潮激增,但2014年「雨伞运动」却没有出现这情况,吕青湖有这样的解释:「其实因为那个争议,意思是示威者与警察互相冲突,那个危险性浮面,而家长有时特别有亲身参与时,他们感受到那种危险、危机。所以当家长思考未来时,他们会考虑移民,而且愈来愈差。」

虽然移民是为了子女,不过有一点还是令移台爸爸张生感到窝心:「如果一开始不是有小朋友我们应该不会走,他(政权)又影响不到我思想,不能对我洗脑。那时候他们给我最好的回应是,『不要紧,爸妈说去哪里就哪里』他们很简单的意思就是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

相4.jpg
台大社会学者吕青湖曾做过一项有关抗争与移民的研究,印证了「反送中」头半年移民意向普遍增加。(程皓楠摄)

专家:不要将移民抉择的压力放在小朋友肩膀上

的确,我们常听到家长移民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小朋友」。幼儿教育专家Bonnie认为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我当然知道大家一定是为小朋友好但其实很多时候不要将这个巨大压力放在小朋友肩膀上。小朋友何尝不是为了家长的一句说话或者决定,而要放下自己最想念的人及事,而离开一个地方呢。」

为人父母爱子深切,既然移民已成定局,到底他们移民后,生活是苦是乐?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身份认同,他们又怎样面对?敬请留意周五刊出的下集。

下集:小孩也移民,谁倾听过他们心声?(下)离散小孩身份认同挑战

记者:淳音/吕熙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