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網絡實名制之後
2013.07.29
大陸實施網絡實名制,一度引起敢言的網民憂慮言論空間收窄。但是,香港大學一項針對新浪微博刪除貼文研究顯示,實名制後,較受影響原來是普通老百姓。(劉雲報道)
今年“六四”當天,前記者昝愛宗在微博用戶用諉婉的手法發表,跟六四有關的訊息後,便立即遭看守著自己的國保警告。但是,昝愛宗認為結果是意料中事,因為他的微博用戶需用真實名字登記開戶。
事實上,他認為網絡實名制對一直透過互聯網評論時政的網民而言,並不會因實名制實施而嚇退,相反,更有人會歡迎實名制,因為這可使網民對自己發表的言論負責任。不過,他個人並不贊成,因為實名制除限制言論外,對一些只是發洩情緒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造成更大影響。
昝愛宗:“大部份網民是迷迷糊糊不知在那裏被捉了、判刑等。誰也不知道。大部份的人都處於不安全的狀態。實名制對言論自由危險更大。”
他說,中國老百姓心裏都一直覺得,誰有權就誰說了算,因而令他們生活上遇到不公時,無法申訴後,心裏就更希望利用唯一的網上言論空間發洩一番,但是,實名制的出現令這群普通老百姓更多危險。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較早時就新浪微博刪貼的措施,進行了一項研究,負責研究的助理教授傅景華表示,在追蹤30至35萬個擁有1千名粉絲以上的微博用戶後發現,
傅景華:“有部份人過去寫一些有關社會政治議題,在(去年)3月16日後(供應商提供的微博服務實施實名制),該戶口沒有再寫東西了。”
傅景華強調,實名制推行前後,微博戶的總用量沒有佷明顯的大改變,尤其在重大事件發生後,網民的用量沒大變動。不過,
傅景華:“我發覺會對一般人,草根少少的用戶,網絡不是很大,不是甚受人關注的人,這群人可能較受實名制影響。”
相反,粉絲量多、出名、維權人士、作家或記者則沒有因實名制而停止發表言論。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其中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服務手續時,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縱使,規定仍容許網絡用戶匿名,但是,在訊息發放上就有很多限制。事實上,早在同年3月16日,提供微博服務的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已共同正式實行微博實名制。
傅景華在研究中更觀察到,新浪微博貼文刪除的方法越來越純熟,有針對性,並懷疑新浪投資放越來越多人力資源。
傅景華:“針對某一些人,某些人發貼後就會被刪,是因為有人在看著。我的觀察亦發現,範圍越來越大,即針對越來越多人,因而我相信投入的人力資源多了。”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早年報道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出席“3G無線新媒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發表演講時,披露了新浪微博監控實行“兩方三審制”,監控和編輯團隊雙方,隨時溝通審核內容,每小時郵件匯總,每天會議溝通,實行“多方通報制”,讓每一個編輯都有義務通報“不良”的內容。從而,做到每天24小時全覆蓋審核,每時每刻有人監控。而本台較早時更披露,新浪進一步收窄言論空間,微博上稍有“不適當”內容,隨時會被消失48小時,至於,“不適當”內容則由企業自訂。
據人民網上月報道指,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表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稱,截至去年底,新浪微博認證總用戶已超過了11萬個。
相信自己已被廣東省政府重點監視的網民野渡相信,網上的貼文刪除是由微博的管理人員直接做,公安則待言論對當地政府進行相當大的衝擊,影響力較廣時,才會向服務供應商施壓刪除。他更指,網絡已出現“跨省追捕”。
野渡:“互聯網上有一個已出名的名詞叫‘跨省追捕’,即不同的網民在不同的省份發表批評的說話,就會被(被評的)地方的公安開始阻止及逮捕。”
他記得,較早時便有一名陝西的遊客到寧夏旅遊,在自己的微博報道有人因不滿機動遊戲公園管理不善,導致眾多遊客先是鼓譟後發生衝突場面,未料,他之後便立即被公安拉了。
事實上,網絡公司除了刪除或封鎖一些網民的戶口外,更有一些招數對付電腦使用者。
野渡:“今年裏,我的互聯網訊號已被切斷了幾次,是公安部命令電訊服務商切斷我的互聯網訊號。”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傅景華表示,研究中並未包括有多少人因發表言論而被公安捉拿,但是,在去年搜集了2億2千萬條微博網貼,有差不多1千萬條貼文被刪除,當中的內容多是敏感的社會事件及政治評論如王立軍、陳光誠等。此外,刪除的速度並沒有一致性,但是,當發現貼文的影響面越來越廣時才會刪除。對於,官方經常以打擊“淫穢及謠言”為籍口,刪除、懲罰或封網的做法,在傅景華的研究裏,卻發現有關的“籍口”可能真是籍口,因為他在網上除發現不少賦暴力或淫穢的貼文外,所謂“謠言”的貼文,更可以一直存在。他記得,有網民曾張貼一幅訪港的大黃鴨“傾斜”插入水的圖片,旁邊的文字就指由於港人不負責任,用煙頭弄穿大黃鴨多個洞致漏氣入水。不過,傅景華指,該網貼並沒有被刪除,相反,微博管理者在旁注明“不實消息“,該則大黃鴨假消息仍留在網上兼獲准轉發達2千多次。因此,為人熟悉的王立軍與薄熙來醜聞曝光後,網上一度出現北京城內出現軍車的貼文,但之後很快被刪除,傅景華有這樣的解讀。
傅景華:“謠言沒有刪除,兼且會告訴網民是謠言。王立軍事件發生後,網上曾傳出北京城內有軍隊的事,所以,該則消息跟謠言無關,那則消息根本是政治敏感的問題,不是謠言。”
他對“謠言”一詞,更有另一番的理解。
傅景華:“我以香港人的身份看待‘謠言’這詞,我覺得謠言,在國內一個資訊不開放的社會裏,謠言這詞不是香港人或西方理解的意思,因為國內很多人無辦法在正式渠道中核實有關資訊,及對官方渠道的信任度低,所以,在網上見到一些東西,儘管我們覺得好似謠言的事,但很多人會相信。”
他承認,這現象反映政府管治出現問題。但是,他覺得網上媒體的確給公民多了空間,至低限度可以接收謠言,亦有機會表達及發放訊息。
成功向香港大學一個種子基金申請資助研究的傅景華強調,申請時大學沒有任何審查,仍十分尊重學術自由,故可成功研發名為“WeiboScope”的電腦軟體,將被刪除的微博貼文“重見天日”,當下,他並未因研究“翻生貼文”而導致微博戶口也被刪除的噩耗而嚇退,正申請更多的研究資助,進一步研究新媒體的社會角色,當中更可能包括最新通訊工具微信的監控系統,好讓民間一直盛傳微信除引入敏感詞的文字篩選的審查制度外,語音方面是否也如坊間一些人士所言,同樣已在掌控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