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林獻羔追思會 三萬人衝破阻攔出席

0:00 / 0:00

因堅持信仰含冤入獄22載的著名基督教地下教會領袖林獻羔上月辭世,社會各界三萬人不顧當局阻攔出席了林獻羔追思會。不少教徒對痛失師長深感惋惜,同時立誓要將林獻羔的不屈精神承傳下去。有宗教人士認為,當局加強宗教打壓效果適得其反,逆境之下人們的信仰會變得更為堅定。(畢子默報道)

8月16日,受強颱風"尤特"影響,廣州一片淒風苦雨。這一天,殯儀館"銀河園"卻人潮如湧,三万人冒雨前來向中國著名的基督教地下教會領袖林獻羔作最後致敬。

信奉基督的周先生這日一早從佛山趕來參加悼念活動。他說,當日出席追思會的人士來自社會各界、各階層,他們當中有基督徒、天主教徒,也有佛教徒、無神論者等等,當時場面壯觀。周先生並且說,假如不是當局有意打亂計劃、臨時將原定在假日的追思會提前舉行,令很多外地人無法調整日程如約前往,相信出席追思會的人數會以幾何倍增。

周先生:"去到居然是人山人海過萬人,眼睛很難分辨,二三萬人都有。他就將人潮分隔開一個一個、一批一批,有些是按年齡、有些是按地區來劃分。由於人太多,開追思會就分開很多場。原定8月17號開追思會,已經公佈通知了,改星期五是突然的,政府就怕人多,星期六很多人休息,就突然間要改8月16日星期五,少了人知道,加上那天是大暴雨。一個不改期、第二個是好天氣,那麼就不簡單了。如果他登報紙,廣州市都可能踩沉。中共以來都少見這樣的場面,不是基督徒都去,信佛教的都去。很感動,那是形容不到的人山人海。看到那個場面就看到人心向背了。"

據了解,當局為了減低這場追思會的影響力,除了採取臨時改期措施以外,還在事前發短訊到很多教徒的手機上,警告他們當日不要參加活動,此外還有一批教徒在當日受到行動限制,當局也在追思會現場派出大批便衣警員穿梭,以起到震懾作用。

基督徒維權律師唐荊陵和太太原定出席追思會送林獻羔最後一程,結果當日行程受到阻撓,兩人在派出所被關押了整日,期間太太因受到粗暴對待受傷。長期以來,唐荊陵因從事維權工作及宗教信仰之故處處受到中共壓力,但他沒有因此喪失對基督的信心,反而是很坦然地將一切磨難看作試煉,並認為是紀念林獻羔的最好方式。

唐荊陵:"星期四晚上我因為在外面有事請辦就正好沒有回家住,星期五的上午就沒有將我攔在家裡,但是他們把我太太給攔住了,然後首先把我太太纏到派出所去關起來。太太還給特務他們把手給銬傷了,就是銬在那個'老虎凳'上面、那個鐵椅子上面,現在都還沒好。我是在一點鐘左右到追思會現場的,結果國保警察就是圍上來將我帶走了。他(當局)可能是覺得比較有影響力的、然後跟這個葬禮有比較重要關係的人士就被他們帶走。知道就是幾位跟葬禮接待有關的人士都被特務控制起來了,還有一些像我們在廣州有一位朋友,他是一個老先生了,民主人士,被特務部門把他一大早就看起來了,不讓他來。像我們夫婦被特務關在派出所,這正好是紀念他(林獻羔)比較好的一個方式了,因為林伯他自己的經歷當中,最主要的一段就是在監牢裡面度過的。"

事實上,林獻羔89年傳奇人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為了堅持信仰,捨身成仁,在冤獄中度過了22載青春年華的經歷。

然而,林獻羔追思會上,當局卻隻字不准許提及他的這段鬥爭歷史。

林獻羔,1924年生於澳門一個教會家庭,1942年起在廣州傳道,1950年開始在家中創辦"大馬站福音會堂"傳播正教。1955年,林獻羔在肅反運動中被安以反革命頭目的稱號琅璫入獄。獄中,林獻羔不但沒有屈服,而且一有機會就向其他的囚犯傳道。1957年,國內政治形勢變幻莫測,林獻羔等宗教人士意外先後獲釋,但就在一年之後,林獻羔在反右運動中再次被捕,這個時候,林獻羔只得34歲,而他面臨的是20年有期徒刑。獄中,林獻羔的精神和身體受到雙重摧殘;獄外,他的父親和妻子也先後撤手人寰。絕境沒有使林獻羔意志消沉,他的信念反而變得更加堅定。1978年,林獻羔終於刑滿剛出獄,頑強的他馬上重啟"大馬站福音會堂"。然而當局的魔爪隨之而至,以他仍處於政治權利剝奪期為理由,破壞他組織的家庭教會聚會。面對再一次的無理加害,林獻羔仍然對神不離不棄,逆境中他默默承受,待1983年他的公民權一恢復,他就再次啟航,以不屈不撓的姿態向世人宣揚神的福音。

歷年來,當局以各種威逼利誘的招數試圖將林獻羔納入三自愛國教會,他曾遭受騷擾、傳訊、談話、查抄、強迫甚至取締不計其數,林獻羔始終謹守"順從神,不順從人"的立場。他曾經說過,"寧可坐牢也不登記,因為這些條例是限制我們的信仰。公民既有信仰自由,我們就照聖經而行。愛國教會講聖經是有選擇的,有真理不能說。"

林獻羔對基督矢志不渝的愛,使他獲得世人廣泛稱頌。打壓之下,"大馬站福音會堂"不但沒有萎縮,反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信徒加入,目前每週參加聚會的人數達數千人,此外,教會還接待了數以百計來自各國的政要、神職人員、信眾、記者。

外界將林獻羔譽為中國南方的明燈,也有人形容他是中國教會最寶貴的精神資源。熟悉林獻羔的教友曾先生卻表示,現實中的林獻羔是一位和藹的長者,他的特殊經歷和身份沒有令他變得高高在上。相反,林獻羔時時身體力行展現神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曾先生跟其他年輕教友一樣,都暱稱林獻羔做"林伯"。對林伯榮歸天家,他既感喜樂,也感到深深的不捨。對於"大馬站福音會堂"的前途,他更是充滿憂慮。不過,曾先生說,他從林獻羔身上感受到、最珍貴的就是那份不畏強權的堅忍精神,他願將林獻羔精神傳承下去,因此,不理前路再艱辛,他對神的信念都不會動搖。

曾先生:"他是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的領袖之一。他曾經為基督教的緣故坐牢二十多年。他這個人為人很謙卑,沒有擺出大牧師或者教會領袖的那種譜。我們經常到教會找他溝通找他聊天,他都很樂意陪我們。完了你叫他為我們做一些祝福禱告一些祈禱,他也會很樂意。他是一個很活潑的年長的長輩。因為他的離世,他所牧養的那個教會是否會存在、是否會面臨政府的打壓、取締,這是個問題,但是從我們信仰的角度來說,不管政府採取任何的措施,我們是有信仰的,我們不會妥協。"

近年,越來越多人作出和曾先生同樣的選擇,他們不向官方三自教會妥協,反而紛紛投向地下教會的懷抱。總部設在美國的對華援助協會每年發布中國基督教自由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地下教會受到政府越來越嚴重的打壓,但地下教會信徒人數不減反增,目前的信眾規模已經超過官方教會。

對華援助協會負責人傅希秋牧師說,林獻羔的追思會的紀念規模比中共高官的喪禮引起更大轟動,這點正好講明,林獻羔對正義的追求、對信念的堅守,為他贏得了世人的敬仰。而從廣大民眾不顧危險、自發參加這場追思會這點也可以看出,林獻羔在世間散佈的愛的種子已經傳播開。

傅希秋:"中國家庭教會的信徒一直在打壓和逼迫之下,逼迫越大教會增長越快。尤其是在5年內,每年都看出來有惡化,但是家庭教會的興旺和人數的增長卻有增無減。哪一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會有三萬人出來為他開一個這樣的紀念儀式呢?並且很多的信徒是知道去了會被上黑名單的前提下(赴會)。他的啟示是,一個人在世上的價值不在於他在這個世界上做的官位有多高。每天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個小背包準備好隨時入監。從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為信仰願意入獄甚至殉道的心。林獻羔作為中國教會歷史的偉大的聖徒之一,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就是一個為了信仰的獨立性,尤其在極權的壓制之下仍然堅守,後世的人們也特別願意紀念的。"

林獻羔在一次見證中講到,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十字架,這個十字架因人而異,有人能夠承受更多苦,他的十字架分量就越沉重。對於林獻羔來說,十字架代表了他對基督的服從和奉獻。一直以來,他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背著沉重十字架走過漫長艱辛的道路。那美好的仗他已經打過,當跑的路他已經跑盡,所信的道他已經守住。(提摩太后書4:7)林獻羔完成了他在世間的使命,為教會留下珍貴的屬靈遺產,後世將銘記他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