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2】從事不關己到捍衛人權 港現況喚醒台灣新一代悼念

0:00 / 0:00

六四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一場劫難。老一代台灣和香港人在想到這場中華民族的劫難時,內心難免勾起一些民族感情。三十二年過去,今日香港或台灣的年青人,民族感情已相當淡薄。在新一代中,仍有人堅持悼念六四,而目的是要頌揚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特別對台灣人而言,六四事件更警惕他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民主自由。(文海欣 台北報道)

台灣解嚴後約兩年,「六四事件」就在台海對岸發生。「坦克人」的畫面透過全台灣電視播送,在台灣人心中留下烙印。當時上萬人聚集到中正紀念堂聲援中國學運,台灣學生高舉「支持大陸民主自由」、「北京的血在燒,台北的血在燒」等布條。翌年,台灣學生更組織「野百合學運」,以改革「萬年國代」為主要訴求。學生絶食與當權者談判的畫面,由北京轉至台灣上演。但不同的是,學生得到時任總統李登輝的積極回應,他也以此開始推動連串政治改革。

六四事件啟發了台灣人,對台灣民主化造成深遠影響。然而時而世易,近年台灣參加「六四紀念晚會」的人數愈漸下跌。2009年,甚至只有10幾人到場。與香港幾乎每年過萬人參與紀念六四,形成鮮明對比。今年在新冠疫情下,台灣甚至連實體晚會也消失,只能轉至網上舉行。

feature-response3.jpg
曾建元認為香港事情能重新帶動台灣人關注六四事件是好事,令台灣人重新認識中國。 (受訪者提供) (Artemas Liu)

台青對中國沒有感情 「六四只屬歷史事件」

對於台灣年青一代,「六四」與他們相隔甚遠。除了因為他們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因此覺得事不關己,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歷史事件,應該向前看。90後的台灣政大學生蔣同學提及,「六四比較像是歷史課本上必須知道的事件」,但一般台灣人相對沒有感覺,因此不會特意參加六四相關活動。

蔣同學說:我們會知道六四這個東西,然後知道大概怎樣發生,但沒辦法深入了解。有一個(朋友)直接跟我說,因為那不是發生在台灣的事情。就像我現在已忘記起因是甚麼,我只記得是要爭取自由民主。

港青同批「行禮如儀」 不願以中國人身份悼念

在香港,年青一代也曾質疑支聯會每年「行禮如儀」地悼念六四,甚至他們不想在身份認同問題上與中國扣聯 。2015年(六四26周年)港大學生會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自行舉辦悼念六四的活動,到2016年(六四27周年),學聯首次退出由支聯會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集會,並各自舉辦活動;當時有聲音憂慮這是否代表年青人不再關心政治事件,特別是六四這極具象徵意義的事件。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港生由事不關己到透過悲劇思考將來

曾是香港理大學生會成員之一的在台港人陳先生到台灣後仍堅持每年悼念六四。他說,當年即使學生組織選擇退出,但仍在學校辦悼念活動,「只是不在主流平台」。

他說,悼念六四並非為「建設民主中國」,因為中國是否有民主「與我無關」,這一觀點上港台青年想法類似。他指,悼念六四的真正原因是「人的記憶力有限,歷史或被遺忘」,要每年提醒自己並與「中共主旋律」對抗,不讓其「洗白」。尤其自2020年以來,《國安法》壓境,港府又以疫情為由禁止和平集會,香港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合法的」六四晚會。悼念六四成為一場記憶與遺忘的較量。

feature-response2.jpg
陳先生仍堅持每年悼念,原因是要提醒自己與「中共主旋律」對抗。(受訪者提供)

兩岸三地只剩台灣能合法悼念

對於台灣近年較少人關注六四,他認為台灣仍需要繼續傳承,因六四對台灣人來說是「催生亡國感」。

陳先生說:因為香港這個功能已消失,如果你需要有一個地方繼續將民主運動悲慘的一面或一課繼續傳承,兩岸三地就只剩台灣。當中國因素在台灣如此重要,你又親眼看到原本所謂有民主自由的地區現在沒有了,作為仍有民主的地方,是否更有誘因了解這段歷史?因為這正是中國因素如何針對爭取民主的人的歷史事件。

台青:台灣走過威權歷史 更應聲援身邊國家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以往都有份參加台灣的六四悼念活動,而今天的他,身份由出席者變成了活動協辦者。他認同台灣人要繼續悼念六四,其意義在於台灣走過威權歷史,更應出來聲援身邊國家;另一個原因是「中共正擴張其影響力,例如說威權主義統治有效」,他相信台灣將是受影響的第一線。他說「六四對於整個中國及東亞地區是威權輸出的轉折」,即使不是中國人亦應該支援,更何況香港已連續兩年「因政治因素」沒有六四晚會。

feature-response1.jpg
張育萌昔日在台下出席六四晚會。 (受訪者提供)

港生共同參與 為六四擴充不同意義

他又提到近幾年台灣的六四晚會上多了香港人參加,台港青年一起談論到台灣面對威權擴散的危險,為六四擴充不同意義。

張育萌說:對於我們這些年青人來說,(八九民運)我們雖然沒有經歷甚至還未出生,但到我出生後承擔了這個歷史的結果。我沒有辦法決定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我可以一起行動,希望未來不要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從民族情懷轉向捍衛人權

華人民主書院在台灣長年舉辦悼念六四的活動。董事會主席曾建元提到, 近年台灣參與六四晚會的人愈漸本土化,統一意識較弱,從民族情懷轉向捍衛人權。他認為,近年香港問題重新帶動了台灣人關注六四事件是好事,令台灣人重新認識中國。他相信只有不斷提醒, 牢記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而關心兩岸議題,延續民主才是未來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