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祖廸:因绝望而「揽炒」 因「揽炒」见希望

2022.01.1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2021年,香港人失去的不单止是一份《苹果日报》,还有昨日的历史。有「揽炒巴」之称的刘祖廸,在2019年率先提出「揽炒」(普通话:玉石俱焚)概念。他与一群香港的年轻小伙子,包括「12港人」案的李宇轩及陈梓华等,以初生之犊的气概,发起众筹全球卖广告呼吁制裁港共政权。过去,刘祖廸曾经接受《苹果》、《立场》等香港传媒的专访,不过,「官史」容不下人民的抗争史。当下香港,关于刘祖廸「揽炒团队」(Hong Kong Liberty)的历史,内容已被「404」,无法显示。独立传媒消失,政权也正抹去后人对官史以外的的记忆。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现正被港府「通缉」的刘祖廸,低调由英国来到美国,并接受了本台专访。政权要消灭新闻自由,抹去人民的记忆,并视「揽炒」为洪水猛兽。那就让「揽炒巴」还原2019年至今,香港失去的,至少是关于他的,这段历史。

刘祖廸28岁,「官仔骨骨」,拥有测量师牌,刚刚完成了硕士课程。他原本可以过上香港人眼中一个「模范生」的生活,可是他却选择了另一条人生轨迹。他除了毅然辞职,还计划用两年时间,全心帮香港抗争。他是「反送中」运动中提出「揽炒」并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他因此也负上非常沉重的代价。

2020年经历人生低谷 家庭破碎被捕被殴患PTSD

2019年「反送中运动」初期,刘祖廸仍身在海外。起初期透过Telegram联合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打「国际线」。直到同年12月,他落场亲自参与抗争,不顾一切由英国返回香港,之后是家庭破碎。不过,刘祖廸多次坚定地说「没有后悔」,更觉得重新在香港人身上见到希望。

过去两年,他被捕、被流亡、被打、一度隐姓埋名,与刘祖廸闲谈说笑,他仍有90后的率性,但也让他的谈吐举止较同龄人沉稳成熟。成熟需要代价,他的右眼角一道一寸长的疤痕便是见证。2020年,逃离香港之后,他在英国受袭,虽走过鬼门关,这一道眼角上的疤痕,成为了永久的烙印。

2020年的元旦大游行,他曾经被捕,被扣押48小时。刘祖廸原本以为,离开香港就有安全。当时,刘祖廸「揽炒巴」的身份未有被警方识穿。他于是离开香港返回英国。

2020年6月,刘祖廸在英国受袭之后,他更看透世情。当时,三名蒙头大汉在伦敦对准他的头部拳打脚踢。刘祖廸眼骨、头骨、耳朵爆裂,倒卧在街中不醒人事。同年7月,他再确诊患上严重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

刘祖廸说:我其实是一个不会哭的人,但2020年7月的时候,我试过有一日眼泪不停地流,那一日我是非常之印象深刻。绝对不是恐惧,反而是我觉得所有事没有尽头,无论是事业上、抑或香港的事、抑或我的健康。我的家人一直都不知道我帮香港抗争的身份,香港的朋友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我亦没有可能跟我的队员说我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读书的同学亦都不会明白我在其他方面遇到的挣扎,所以我当时过著一个三个割裂身份的生活状况。

英国受袭后的两个月,《大公》、《文汇》等亲北京报章在8月报道了「揽炒巴」的真名,并指他已被通缉。刘祖廸说,当时幸得一位朋友探望和支持,他开始有勇气从谷底走出来,10月正式公开身份,同时宣布团队分拆,他继续带领「揽炒团队」(Hong Kong Liberty)呼吁国际社会制裁中港官员。

李宇轩被捕后团队现分歧 分拆后弃资源重新上路

回想团队曾经在2019年,多次极速完成大额众筹,又极速制作出专业水准的文宣,刊登于世界各大报章,刘祖廸说要归功于团队内有行内顶尖的设计师,还有专业写手,负责核数的会计师,但大家不愿透露身份亦不领任何功劳。他说,在《港区国安法》生效前,团队本著光复香港的初心,一直没有太大分歧,直到他被通缉,李宇轩被捕后,队员之间对风险的看法不同,最终「揽炒团队」重新上路,另一批成员则组成「重光团队」(Stand With Hong Kong)向救生艇计划等目标前进。

刘祖廸说:我自己个人立场就是,低调或者保守的话,那就不是「揽炒团队」。其实我在2020年5月的众筹,就是希望在《国安法》之前累积到一批资源,让世界各地不同的团队使用。去到10月6日、7日,其实我都决定不再去纠缠,如果苦苦于纠缠于资源上的问题,会令同路人以为是因为金钱而分开,而不是因为理念等等而分开,我宁愿没有任何资源,重新去打条路出来,始终为了大局著想,我都可以好坦白讲真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即分拆之后变成了「重光团队」及「揽炒团队」,「揽炒团队」真的没有一分一毫。

刘祖廸直言,要给「12港人案」的李宇轩及陈梓华一个名份。他们「兄弟」三人联同「揽炒团队」成员,当年发起众筹,寻求外国制裁香港,并非受到黎智英与Mark Simon的指使。

刘祖廸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保护李宇轩,所以尝试说他不是团队的成员,但去到最后反正他都已经被强行定罪,甚至乎连在《国安法》之前的事都拿来指控,我觉得需要还一个名份给他,所以我都在公开场合说过李宇轩是我的兄弟,陈梓华是我的兄弟。另外关于黎智英、Mark Simon,完全是天方夜谭,如果当初有资源,或者黎智英有指使我,为甚么我还需要众筹吗?其实我觉得「对家」为甚么会尝试塑造一个这样的论述或故事,就是想大家对「无大台」或者「领袖」,这件事不再相信它存在。

不再众筹辞职后月入仅5千港元 冀以知识带来改变

「揽炒巴」因众筹声名大噪,众筹亦让刘祖廸曾被误解及落得「揽钞巴」的骂名。他说,现已看破抹黑,再不想众筹。辞去测量师一职后,他转为在Ko-Fi平台开设专页,靠订阅捐助过日子,虽然收入大减,可是他说过得心安。

刘祖廸说:好坦白讲我4月1日(辞职)之后,依靠大家好微薄的支持,我都不怕说现时我每个月有多少支持,只有5至6千港元收入,去支撑自己的生存,不是生活了。未来会怎样?我不肯定,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全球的突破,同时我将自己的时间放了在毕业论文身上,写毕业论文严格来说和香港或中国有关,我分析一带一路,亦拿到「distinction」的评级,我希望修改一下去国际期刊投稿,这些都不需要花钱的东西,我会尝试用我的精力和知识,去做到一些事。

刘祖廸这次美国之行,是他人生来美的第一次。在华盛顿,他见到了不同议员,还有议员的幕僚,亦与在地的抗争者联络。

刘祖迪这次美国之行,是他人生来美的第一次。在华盛顿,他见到了不同议员,还有议员的幕僚,亦与在地的抗争者联络。(胡凯文 摄)
刘祖迪这次美国之行,是他人生来美的第一次。在华盛顿,他见到了不同议员,还有议员的幕僚,亦与在地的抗争者联络。(胡凯文 摄)

「19年前的香港人没有希望 但19年后我觉得有希望」

记者寒暄时问到刘祖廸「食饭未?」「肚饿吗?」的时候,他淡淡然答了一句「平时都只吃一餐,省钱」。一个明明可以名利双收的有为港青,现为香港抗争放下高薪厚职,还成为被通缉的流亡者,谁不心痛?刘祖廸却把痛苦看得轻。他说,觉醒每人都有不同的必经之路。

刘祖廸说: 16至19年之前,无论政治上抑或社会文化上,其实我是非常之悲观,因为那时我眼看著香港人,年轻人,自己的同辈,大家都会每星期问「会否北上深圳去玩?饮喜茶、吃探鱼、吃海底捞?」好好彩我觉得香港人就在19年大家觉醒了,随著「黄圈」(黄色经济圈)的出现,我们知道不应该去助长红色资本,我们现在甚至乎会发掘香港的历史。经过2019年之后,我们会有更加强大的意志,觉悟去继续走这条路。2019年之前的香港人,我是觉得没有希望,但2019年之后我觉得有希望。

后记:小时候经历 让他看透生死只有竭力而为

刘祖廸分享了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幼稚园时,他曾经问挚爱的外婆一句:「你会否见证我成为小学生?」怎料,在幼稚园毕业前,外婆因癌症过身。他说,因此很早明白死亡。又回忆,小学一年级时,常识老师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变」,他举手问老师,50年后会怎样?老师没有给他一个解惑的答案,内心从此埋下一个种子,「50年后会是如何?」

2012年香港有「反国教」,2014年有「雨伞运动」,2016年发生「鱼蛋革命」。那些年,刘祖廸都只是一个站在后方的小小示威者。直至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港人困惑「占中」失败之后的香港是否再无社运之际,他付诸行动,卷起衣袖落场「揽炒」。刘祖廸说:「庆幸在2019年6月豁出去,尝试尽最大努力。」2022年,香港踏入主权由英国移交中国25周年——当年50年不变的承诺,如今早已湮灭。

刘祖廸因绝望而「揽炒」,并因「揽炒」而见到香港重光的希望。大时代的港人,有多少与刘祖廸一样,是被时代选中的呢?

记者:胡凯文 责编:何景文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

评论

2022/01/20 23:29

噢他需要个人指点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