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 程翔評中國2010年的政治議題

今天我們會回顧中國過去整年間較重要的事情,當中離不開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而獲諾貝爾和平獎及溫家寶多番公開談要政改之說。我請來熟暗中國政治生態的時事評論員程翔,讓他跟各位分析自己的看法。

0:00 / 0:00

問: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裡曾多次公開講政改,他這樣做有否令你感到愕然?

答:我覺得今年中國政治局面較重要的事有三點,先是中共重判劉曉波後,劉曉波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我覺得這事長遠而言,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會有影響。另一項重大的事是溫家寶今年八月以來,多番提到政改的必要,我覺得這亦會開啟中國大陸官民共同討論政治改革的局面。當然,還有中共五中全會確定了習近平是接班人。我覺得這三件事都是今年中國政治比較重要的事。

問:為何覺得劉曉波獲獎長遠對中國政治有影響?

答:因為劉曉波在《零八憲章》提出結束一黨專政的訴求,一黨專政裡有很多內容都在《零八憲章》中突顯出來。倘依照《零八憲章》而行,一黨專政就會結束。所以,自這事提出後,從中共強烈打壓劉曉波,這體現了劉曉波打中了中共的要害。

你看到即使中共想盡量屏敝這方面的消息,但是,內地仍有很多人用翻牆的方式看劉曉波的《零八憲章》及他因《零八憲章》而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這會引起很多民眾討論,去研究《零八憲章》的內容,我覺得這會漸漸在大陸民間裡形成力量,這長遠而言會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

問:這同時令中央政府相應加重打壓民間的力度。

答:因為劉曉波的《零八憲章》及他因《零八憲章》而獲獎,這是打中中國的要害,所以,他一定會加倍打壓,不過,當我們翻看過去的歷史,這類的打壓只能取得一時間的效應,不能長遠。

蘇聯時代薩哈諾夫及德國華理沙二人取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不久,他們的得獎導致一黨專政的體制結束。因此,長遠而言,我有信心這和平獎是會導致中國的民主力量進一步發展,從而導致一黨專政會最終結束。

問:溫家寶多次提及政改是必要的,這是否反映他也看得準這狀況,故若不改,一黨專政好可能瞬間失去,當權者擁有的亦會失去?

答:是的。為何官方那麼強調政治改革的必要?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目睹共產黨若不自己進行政治改革就死路一條。死路一條這句話,不是黨外的人講,是黨內包括好資深的人士如溫家寶、國防大學政委劉亞州也講過,即使中共內部一些有識之士或開明的人士都目睹共產黨不改革就死路一條。

正因為在這時刻,諾貝爾和平獎方會對中共有如此大的震撼,因為它來得的時機很貼切,正當中共內部意識到要改的時候,和平獎在這時頒發就會變大大促進黨內外的改革力量,可以給他們一些鼓舞。

當然,你也可從溫家寶在短短四十天內七度提政改,你便可感受迫切性實在很大。他作為中共裡第三號人物,他完全知道不改結果會如何。

問:不過,十二月時中方就劉曉波獲頒獎之際,作出的反應,讓所有人見到中共的真實態度,其實無變。換句話說,黨內是否真的有股力量真的感到有這迫切性的改變?

答:暫時不能說黨內有共識,只能說黨內部分開明人士看到“非改不可”。我也不認為黨內現有共識,現談不上,不過,由過去絶口不提政改到現在有些很高層的人站出來不斷呼籲政改,這代表黨內有部分人士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正因為現時仍未形成共識,因此,你目睹黨內橫固保守的力量仍然相當強大,所以,你可目睹對劉曉波事件的種種打壓。我強調的是,黨內至少有部分人大力提倡要改。這跟過去二十年比較已有很大的變化,過去廿年,雖然鄧小平在六四後曾說:“十三大政治報告一個字也不能改”。不過,事實上,每年都講政改,但是,沒有一個人執行,因為彼此知道政改,會把共產黨壽終正寢。

十三大政治報告的精神是什麼?就是政改,因此,每年的中央政治文件都要提政改,但是,都是只提不做。此外,民間提就被禁。所以,今次通過溫家寶大力呼籲已掀起全國性的民間討論。就這點是一個突破,過去廿年間民間沒有出現過這麼積極談政改,所以,這事可以顯示黨內部分開明人士已經跟民間政改的力量有互相聲援,縱未達結合,但起碼互相聲援,如當保守派攻擊溫家寶時,有不少網民著溫家寶加油,並表示他有很多人支持,所以,初步看到民間的改革力量及黨內主張改革的力量的初步互相呼應,雖然,暫未能講到黨內有共識,但卻目睹一方面溫家寶聲嘶力竭講政改,另一方面的保守派仍努力打壓。

問:習近平被提升為軍委副主席,那會否人民的寄望可在他身上?

答:我想強調,人民不要再如過去般寄望在某某領導人身上,因為共產黨的領導人是在一種逆淘汰的機制下出現。什麼是逆淘汰的機制?共產黨的逆淘汰就是淘汰好人,保留一些政治品德不太好的人,或淘汰開明的人,保留一些不太開明的人,這是共產黨機制的特點,所以,我不主張把希望寄望於某一個人上台。

以胡溫上台為例,當時有人給他們改了一個稱號為“胡溫新政”,但事實上,在胡溫十年執政快將結束之際,你看到什麼新政?所以,我不贊成把希望寄託在某領導人身上。我不會覺得習近平上台就會帶來什麼希望給人民。

當然,習近平現時上台,我們還須時間觀察方能作出評價,但起碼,人民不應再把希望寄託在某領導人身上。胡溫新政該是對人民一個很大的教訓,當時,大家都很渴望有新政出現,但結果大家都很失望,所以,我們不應再陷入寄望領導人的迷思,應寄望於人民的覺醒。

問:民間對習近平有期望是否跟其思維或取態有關,以為他以民為本?

答:我看不到任何跡象、證據或發言使我覺得他是以民為本。我相信很多人記得他曾講過一句話就是“權為民所賦”,從這句話引伸他對人民較為尊重等。可是,我並不是這樣解讀。他提出「權為民所賦」恰恰是他要把自己跟胡錦濤區別出來。

在胡錦濤年代,前中宣部部長朱厚澤曾提出一句口號叫“權為民所授”,結果這句話得罪了胡錦濤,因此,朱厚澤曾因此被軟禁一段時期,刊載朱這番說話的鳳凰衛視周刊亦被勒令全國收回。換句話說,“權為民所授”是胡錦濤不喜歡的。但習近平現把這句再重提,事實上“權為民所賦”跟那句話無甚別異,他重調目的是想將自己跟胡錦濤分別出來。

他出任副主席後不久,往德國進行訪問時,向德國總理轉達江澤民的問候而不是轉達胡錦濤的問候,這做法很怪,因為一般外交禮儀轉達的都是現任領導人的問候語,無理由轉達一名已卸任的領導人的問候,從這點你可看到他很明顯的欲把自己從胡錦濤身上拉出來。到最近他把胡錦濤很不喜歡的說話再重提,所以,我覺得他主要是想把自己跟胡錦濤區別出來,遠超過他主張以民為本的人。

問:他為何要把自己跟胡錦濤區別出來?

答:我相信這與黨派跟太子黨的集體利益尤關。眾所周知,在中國裡有兩股接班力量,一股是團派,一股是太子黨。太子黨有優勢因為他們有血統關係,他們的祖輩是將江山打回來,他們似乎的“合法性”是源於這血緣關係。但是,團派在制度上有合法性,因為共產黨黨章闡明共產黨的青年團是,用來培養共產黨的接班人。所以,中國共產黨接班的模式出現了兩股力量,因而出現內部的競爭。所以,我覺得習近平要把自己跟胡錦濤拉開來,是因為兩股接班力量互別瞄頭的一種做法。

問:兩股力量互爭之下,來年出現的局面估計會如何?

答:我相信還是需要這兩派互相協調,彼此的利益要協調,否則,難以會有穩定。但是,在保留共產黨執政這問題上,該是他們彼此共同的利益,所以,在不影響共產黨執政的大前提下,這兩派會有相當大的競爭。提及共產黨執政的利益時,我相信兩派也會團結。

最近戴秉國有一篇很長的文章,他提到維持共產黨的統治是中國最高最守要的核心利益。所以,在維持共產黨執政上,無論團派或太子黨他們的步調會是一致。在這前提下,除了涉及核心的執政地位外,我相信兩派間在分贓、佔據重要地位上仍會存在重大競爭。

問:民間如何應對?

答:民間暫時可做的很少,我相信中共的執政地位,由於經濟方面較為強大,所以,在短期裡很難會受到挑戰。我覺得民間可做的是積累民間的維權活動,一點一滴積累那股力量。現階段,我看不到有任何突變的可能性。

問:民間有個意見,盼望國民黨在被迫下進行內部的改革,可成為共產黨的借鑒。你覺得這期望可行嗎?

答:我覺得不現實,雖然國共兩黨都是實行列寧式的政黨,但是,兩者在專政的程度上有很大的別異,國民黨遠遠不及共產黨;在接受西方價值上,國民黨跟共產黨又不同,因此,若說期望於國民黨的內部轉變來鞭策共產黨的轉變,這並不實際,我覺得最實際的是人民的覺醒。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中國在近三十年間民族主義的熏陶下,已經很自然地把愛國等同愛黨,引致任何批評共產黨做錯或不對的時候,都會變成指控“不愛國”,這點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我覺得可以說是一種原罪,感情上難分,會遭別人罵。共產黨又成功地把愛國等同愛黨結合,因此,人民處於被嚴重蒙蔽的狀況裡,我覺得這要靠進一步開放,老百姓進一步出外才可慢慢改變這狀況。另方面,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令很多人都覺得中國這一黨專政的制度好,辦事效率高等,就是為所謂的中國模式增添很多說服力,這時,人會覺得一黨專政不是差,不合理的事也只不過是一小撮人的事,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而令大家願意繼續接受共產黨執政。我覺得民間需要就此點多做啟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