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求變】黃店拒「躺平」堅持員工日日有工開 終「疫」市反彈成功靠團購養家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下,超過3500間食肆暫停營業,在一片愁雲慘霧下,有餐廳為了員工繼續有工開,不想認輸、拒絕「躺平」,繼而「疫」市求生,多次轉型,最終靠團購養家,營業額由最差一天400元到最好2.8萬元,老闆感謝同路人的支持。老闆亦相信,當努力嘗試做一件事,總會有回報。她不是因天真而對萬物抱有樂觀想法,而是因為去過第三世界戰亂的地方,令她有所感悟,她永遠抱著一個「The worst is yet to come」的想法 ,就會覺得其實「still fine」,相信有危就有機。
第五波疫情下 至少3500間餐廳暫時停業
疫情困擾香港人兩年,2022年起並沒有為港人帶來曙光,反之帶來更嚴峻的第五波疫情,首當其衝的便是餐飲業,再次被迫停晚市、限制堂食人數。入夜後,昔日繁忙的街道頓成「空城」,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指,全港1.7萬間食肆中,至少有3500間暫時停業,並預期至4月底前,倒閉食肆會急升至2500間;截至2月底餐飲服務失業率再升1.9百分點至8.1%。
不過在香港舊區深水埗的一個角落,一間在別人眼中的「打卡店」,你以為在嚴苛的防疫政策下它們更難維生,卻成功另覓生機。以民族風作為特色,主打印度、中東菜等多國元素的餐廳「Lonely Paisley」,於去年5月疫情時期開業,經歷過12月「全行最旺的時段」,為老闆Sonya打了一支很大的「強心針」,怎料今年剛踏進1月短短一個星期,第五波疫情如洪水猛獸般到來,緊接而來就是一系列嚴苛的防疫政策。
Sonya說:(防疫抗疫)基金只有5萬元,真的連租金也不夠付。所以我會明白為甚麼有些餐廳會選擇不營業,因為至少不用虧工資。我自己真的疫情到現在,沒有一個人(員工)放無薪假、沒有減工資,希望大家繼續有工開。
「疫」市求生成功靠團購養家 營業額由400元做到2.8萬元
為了員工有工開,Sonya選擇從逆市中爭扎求存,她堅定道「我這個人不愛認輸,我不想輸給政府,你要我躺平我偏偏不躺平。」餐廳營業額由最差一天400多元,再做到最好約2.8萬元。看見別人的成功往往較容易,但其實Sonya並非一步登天取得成功,短短三個月她已多次「轉型」。自知晚市外賣沒有出路,她說「始終這裡是比較吃氣氛的地方,不會有人特意前來買伊朗燉羊回家吃」,於是轉型做「早餐遊世界」,試了兩星期沒有成效,便再轉型與好友、「素年」老闆合作做團購,終取得成功,現在「靠團購養家」,她感激「同路人」的支持。
Sonya說:我覺得由2019年開始香港人也是自救 ,你不要靠政府、你靠自己吧。最近我們做團購真的好感受到這個氛圍,就是好多同路人一直撐著大家,各區的街坊、大家去光顧不同跨區食店,令大家仍有一線生機去做這件事。以前雖然我們經常說同路人一直都在,但因為當我們沒有集會自由,沒有公開場合看到這麼多同路人時,其實有時真的好像不斷麻醉自己他們仍在。今次團購好像見回18區的街坊,我覺得現在愈困難的時候,這些愈可貴。
另外,她又與同事設計禮物套裝、推出「香港人有得揀」外賣。雖然單純是「兩餸飯」的概念,但Sonya說因為很多香港人會說被迫打針、被迫用安心出行才可以堂食及進入指定處所等,她坦言其實裡面吃甚麼也不是重點,只希望大家記得「永遠不要放棄,我們總會有選擇。」
為員工有工開 逆市反創新職位
疫市下,Sonya更增加工作職位,例如組成創作團隊、公關等,她笑指上班的員工比客人還要多。疫情下反而有更多時間讓員工學習,可以嘗試一些新的事。她為員工安排增值計劃,例如請人教授沖咖啡、開西洋書法班、參觀啤酒廠等,學多一種技能。記者禁不住問她,這樣支出不是更大嗎? 她說「我永遠相信有危有機,當你有一件事出現了,只要你好好利用,另一面可以是另一個新的契機。」從她眼中,看到一份堅定的眼神。
你可能會說Sonya是一位良心老闆,肯拼才能逆市求生,但她並沒有居功自傲。
Sonya說:大家都說老闆好厲害不放棄,其實不是。最厲害是大家真的齊上齊落,當然員工有工開也很開心 ,但他們大可以說「我不想變,我本來是應徵做樓面,為何要我做公關、市場?」但他們真的願意去試不同的事,我覺得令我最開心是這個過程,我看到大家一起跳出舒適圈、一起成長。
俗語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即使業餘但卻能一起湊合到一些東西出來,是她最滿足的地方。 她希望同事在上班的過程中,能帶到給他們的是人生有好多可行性,「只要你試,總有新的得著。」
她坦言現時很多項目也未有回報,但卻仍然開懷地說「不要緊,繼續做。」只因她一直堅守這個信念「當你嘗試做一件事,你總會有一種回報,那種回報未必是你當天最想,但總會有些事情發生。」這信念亦貫徹在他們的餐廳商標,猶如「雪地種花」。
一張綁著「旅遊KOL」的6年餐廳租約 只為與港人齊上齊落
Sonya並非第一次創業,但開餐廳卻是首次。她原為旅遊KOL、經營小型旅行社主攻文化深度遊,本來生意不錯打算再擴充,怎料2020年開辦了兩團旅行團後就遇上疫情,出遊之日遙遙無期,最終用一張6年的餐廳租約把自己「綁」在香港。
作為一個旅遊人,總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但這個落差未免太大。她笑言說出來很土氣,但「去過這麼多地方,最美還是自己的家,是真的,我想留在香港與大家一起過。」
Sonya說:其實2019年之後我覺得已經找不到以前那種很自由自在去旅行的心,會內疚,當你去旅行時你會覺得為甚麼我會在其他地方好像很開心,但原來有些人可能正在香港受苦。(2020)年底12月回到香港,開始好多朋友離開 ,有些朋友被捕 。那一刻很情緒化地覺得,為甚麼是我或我們走?我覺得不服氣,就覺得要留在這裡,其實很意氣用事。要留在這裡,可以有甚麼困著我呢?我覺得沒有甚麼比一間餐廳更困身。
她希望創造到一個空間給香港人,得到短暫的放鬆、可以圍爐,甚至在疫情下還有一種去旅行的感覺。另外,Sonya也想將自己看過的世界帶給香港人,著香港人不要只著眼自己眼前的事。曾在非牟利機構工作的Sonya,開辦餐廳後也舉辦過「難民廚房」,試過邀請來自盧旺達的婦女親自下廚,為港人帶來家鄉菜之餘也可分享他們當地的故事。
她說,以前可能只會以自己為出發點,想去享受、看多一點這個世界,但現在則想讓下一代眼光闊一點、走遠一點的路,「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這種不自由的感覺是應份地存在」
抬頭一看,店內除了充滿民族色彩的吊燈,你還可以看到一幅寫上「自由」的畫作。熱愛自由、體驗生活、甚麼都可以「歸零重來」的性格,令Sonya要離開香港可謂易如反掌。但現在卻換來「不自由」,後悔嗎?Sonya也反覆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她不感後悔。
Sonya說:當你看到朋友好開心地去旅行 ,有時候我出去吃飯都沒有時間,我都問如果不開店,可能我已經在某個地方,很開心地背包旅行、環遊世界。好多人比我遭受更差的生活,而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開心,很多人可能被困在在高牆入面,那我就當作是在外面陪他們。我覺得(自己)這種不自由的感覺,是應份地存在。
因去過第三世界國家 才有一份樂觀面對困境
Sonya總掛著燦爛的笑容,她的「正能量」其實並非源於對世事抱有樂觀天真的心,相反地「The worst is yet to come」這句說話常常掛在她嘴邊。
Sonya說:我相信未來日子會更黑暗,我不是真的那種樂觀,我只是覺得,因為當我旅行去過好多第三世界、真的戰亂的地方,亦有些敘利亞、阿富汗朋友時,我會見到其實生活可以更差。但他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去生存、生活,嘗找尋找自己的一片天空時,我覺得這一份樂觀令我可以在現在這個環境中走下去。
6年或許是Sonya給自己的一個目標,她也希望自己能「捱得下去」,「Still alive、大家都 still alright」。她續緩緩說道「就算這一刻有甚麼原因令你捱不下去 ,他日可以東山再起,Stay hope,我們窮得只剩下希望」。
訪問結束後數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一(21日)宣布,擬於4月21日起,恢復晚市堂食至晚上10時,並放寬至4人一枱。看似稍有曙光,不過Sonya都有「兩手準備」,一邊預備團購,一邊準備恢復晚市的工作,以免港府又臨時改變。她說「都習慣了他們彈出彈入,做到幾多得幾多」。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