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公司被指協助政府監控民間活動,引起西方國家對中國科企產品的安全蒙上陰影下,本台亦發現近年中標多個香港政府部門資訊科技系統項目的科技公司,具有中國軍方央企背景,在內地曾協助中國政府擴展監控工程,該科技公司在香港幾乎包辦入境處轄下,所有出入境系統的服務,令人憂慮香港已跌入中國的監控網絡。連世界各地的訪港旅客也可能中招。(覃曉言 報道)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科技創新、構建智慧城市的發展,各個部門都推出多項大型資訊科技系統的項目工程公開招標。本台追查下發現,近年有多個相關項目,都有中資公司中標。根據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公開的批出資訊科技項目合約資料,其中一間名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的中國公司,在過去三、四年間,連奪多個政府工程項目。
包括入境事務處轄下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口岸出入境系統、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口岸出入境系統、蓮塘/香園圍口岸出入境系統,總額逾6,200萬元,還有為公司註冊處提供新一代綜合資訊系統,價值超過6.2億元。記者再發現,原來入境處在各大管制口岸啟用的新e-道系統,金額高達10億元,亦由「航天信息」中標,變相全港所有出入境系統,都由該公司包辦,有關的自動閘機更在港取得設計專利權。
記者發現總部在北京的「航天信息」,在港另設一間子公司名為「香港愛信諾(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信諾)」,位於灣仔中國海外大廈,作為在香港的聯絡點,而愛信諾近月亦投得為入境處供應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所需的硬件和軟件。
記者追查下再發現,「航天信息」在中國早已包辦各省出入境系統、具有RFID技術的居住證和身份證服務,早前被傳有資料外洩危機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亦由該公司獨家承辦,其技術與本港的新智能身份證類同。航天信息亦專為公安部研發安防系統,為中國政府承辦三大重要工程,包括協助公安部進行全國性網絡審查和監控人民的「金盾工程」;關於防偽稅控的「金稅工程」及有關電子貨類的「金卡工程」。
此外,創立於2000年的「航天信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由母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簡稱航天科工)」直接控股,航天科工為中國十大航天軍事央企巨頭之一,主要為中國研製飛彈武器系統、微型衛星技術等,換言之,不論是集團母公司或屬下公司,都由政府操控。
綜合航天信息與愛信諾的運作背景,不難令人聯想到香港亦有可能跌入中國政府監控網絡的危機,尤其航天信息承辦了全港所有e-道系統,包括香港國際機場,意味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訪港旅客也可能備受牽連。
本台曾致電航天信息北京總公司,但未能聯絡到相關人士查詢,再致電向香港的愛信諾查詢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職員回應稱,有關出入境系統的網絡系統屬封閉系統,並不會發送資料至境外。
職員說:這個出入境系統內的網絡系統,並非對外開放,即不會有機會透過政府網絡發送資料至境外,即是它本身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以及所有資料,即使由我們保存在數據庫裏,政府並非任意准許承辦商自行設計,從中胡作非為。在設計的階段中,其實政府的參與度很高,他們會審核所有資料的安全性及私隱度等。
記者再追問其公司的背景,以及承辦港府工程的具體內容,職員承認有參與本港多項工程,包括入境處的項目,但以並非發言人為由,拒再進一步回應。
旅美法學學者滕彪向本台指出,自中國發展互聯網後,即建立一套進行審查和監控的體系,包括防火長城GFW和金盾工程等,對整個網絡和社會進行大規模監控,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更擴展不同層次、不同範圍的監控,產生新的社會信用體系,構成高科技極權主義,他指香港人亦會被納入監控範圍,不能倖免。
滕彪說:中國政府的金盾工程、天眼工程,以及社會信用系統等等,它針對的不僅僅是在內地的中國公民,它也包括香港人、中共認為有可能對政權安全構成威脅的任何人,尤其是在中國政府試圖要在香港推行逃犯條例的情況下,香港的安全、每一個在港居民的安全,都面臨極大的威脅。
熟悉網絡運作的網誌活躍人士周曙光亦認為,香港雖有法例保障個人私隱,但他相信不足以抗衡中共政府的監控手段,尤其香港正面對《逃犯條例》的修訂危機,港人不能掉以輕心。
周曙光說:中國的《網絡安全法》和《反間諜法》對所有中國企業提出了配合的要求,這些由中國國有企業開發的交付給香港政府部門使用的IT系統所獲得的企業資料、個人資料會被中國政府用於針對在港人士和企業的監控,這對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構成了威脅。特別是在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中國內地公安跨境在港執法事實存在的背景下,加上香港政府試圖修訂「逃犯條例」,讓在港人士進一步失去了個人隱私保護和人身安全的信心。
事件除了暴露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公司註冊處的綜合資訊系統,載有全港超過15萬間在港註冊公司資料,包括登記人和股東的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等,有關公司包含私人公司和以擔保公司登記的非政府組織等。近期港府強推《逃犯條例》的修訂,已令民間及商界掀起白色恐怖,若跌入監控網絡,情況更令人憂心。
香港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向本台表示,即使知道中國科技公司帶來外洩資料風險,或曾參協助政府監控,但本港並無法例去阻止這些公司參與投標,而港府每次亦聲稱已做足所有安全措施,長遠最好研究會否有任何政策,可禁止類似公司去參與承辦,才能解決問題。
莫乃光說:最大問題始終是香港政府不會指你的公司,不論在中國、美國或任何國家,幫政府做這些事(監控),所以我不准許你競投工程,沒有條例規定不准參與競投,這個是否漏洞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去檢視,現在只能說政府不應這樣做。當然政府會解釋該項目的資料等各樣不會外洩,聲稱純粹購買服務,而會否擔心有後門程式?政府會說有專家和顧問審核,並沒問題,那也很無奈。但再進一步是其實有否任何政策,可以禁止該些公司去投標承辦呢?
旅美法學學者滕彪指出,西方國家已對中國科技公司高度警惕,擔心對其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若香港政府部門的資訊科技系統,亦因中國科技公司的參與而被滲透,恐會引起西方國家的不安,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
滕彪說: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公司參與到中國政府對西方的滲透,對西方安全的威脅,愈來愈警惕,尤其是對中興、華為已經開始一系列的反制措施,香港的這種情況,也會讓西方國家更加感到不安。香港這些年人權狀況、自由度的迅速下降,也開始引起西方一些主要民族國家的憂慮,所以西方國家也開始在考慮對中國採取新的政策,香港的情況和中國大陸一樣,都會愈來愈惡化。
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則認為,雖然美國及英國等近年高度關注香港的自治情況,但對比其他亞洲地區,香港擁有完善的司法制度,在港企業亦一直守法及尊重個人私隱,不認為香港對保障個人私隱有忽略,暫時應不會對香港的國際地位雪上加霜。
方恩格說:美國也可能會加強注意這個問題,那就會變成美國國會議員和美國國務院,觀察香港的其中一個議題,這個要等到終於有一個案子,不管是香港人或外國人經過香港港口、機場,而發現他們的資料由這家公司或香港政府輸出到內地去,就會變成一個美國政府、英國政府,國際媒體就會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入境處回覆本台查詢時表示,有關的承辦商負責參與開發新資訊系統,以配合新口岸的開通及新計劃的推行。按照標書規定,所有開發、測試及維護工作均須在本處的地方進行,而收集及儲存各項資料的伺服器是設在香港境內。
就針對這次推出的「新e道系統」及「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本處聘用了獨立的顧問公司,分別在系統設計、開發及推出階段,對承辦商進行資訊科技保安風險評估及審計,以確保新系統的保安措施能有效保護相關資料。
而愛信諾投得的新智能身份證系統項目,負責供應條碼閱讀器、光學字元識別閱讀器、光學字元識別及無線射頻識別閱讀器以及智能卡閱讀器,並未有參與技術設計和身份證印製的工作。
而公司註冊處回覆本台查詢時指,有關系統的招標工作及評審過程,均嚴格根據政府既定程序和指引進行。相關合約包括四年的系統開發期及其後十年的系統維護期,系統主要載有按《公司條例》規定載於公司登記冊內的資料,並可公開讓公眾人士查閱。該處會在合約的不同階段,要求聘用獨立第三方就資訊保安風險方面進行評估及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