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监控工程企业包揽香港资讯系统项目 港人私隐有机会被予取予携
2019.05.15

随著中国科技企业华为公司被指协助政府监控民间活动,引起西方国家对中国科企产品的安全蒙上阴影下,本台亦发现近年中标多个香港政府部门资讯科技系统项目的科技公司,具有中国军方央企背景,在内地曾协助中国政府扩展监控工程,该科技公司在香港几乎包办入境处辖下,所有出入境系统的服务,令人忧虑香港已跌入中国的监控网络。连世界各地的访港旅客也可能中招。(覃晓言 报道)
香港政府近年推动科技创新、构建智慧城市的发展,各个部门都推出多项大型资讯科技系统的项目工程公开招标。本台追查下发现,近年有多个相关项目,都有中资公司中标。根据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公开的批出资讯科技项目合约资料,其中一间名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的中国公司,在过去三、四年间,连夺多个政府工程项目。
包括入境事务处辖下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口岸出入境系统、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口岸出入境系统、莲塘/香园围口岸出入境系统,总额逾6,200万元,还有为公司注册处提供新一代综合资讯系统,价值超过6.2亿元。记者再发现,原来入境处在各大管制口岸启用的新e-道系统,金额高达10亿元,亦由「航天信息」中标,变相全港所有出入境系统,都由该公司包办,有关的自动闸机更在港取得设计专利权。
记者发现总部在北京的「航天信息」,在港另设一间子公司名为「香港爱信诺(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信诺)」,位于湾仔中国海外大厦,作为在香港的联络点,而爱信诺近月亦投得为入境处供应新一代智能身份证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
记者追查下再发现,「航天信息」在中国早已包办各省出入境系统、具有RFID技术的居住证和身份证服务,早前被传有资料外泄危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亦由该公司独家承办,其技术与本港的新智能身份证类同。航天信息亦专为公安部研发安防系统,为中国政府承办三大重要工程,包括协助公安部进行全国性网络审查和监控人民的「金盾工程」;关于防伪税控的「金税工程」及有关电子货类的「金卡工程」。
此外,创立于2000年的「航天信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由母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直接控股,航天科工为中国十大航天军事央企巨头之一,主要为中国研制飞弹武器系统、微型卫星技术等,换言之,不论是集团母公司或属下公司,都由政府操控。
综合航天信息与爱信诺的运作背景,不难令人联想到香港亦有可能跌入中国政府监控网络的危机,尤其航天信息承办了全港所有e-道系统,包括香港国际机场,意味著来自世界各地的访港旅客也可能备受牵连。
本台曾致电航天信息北京总公司,但未能联络到相关人士查询,再致电向香港的爱信诺查询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职员回应称,有关出入境系统的网络系统属封闭系统,并不会发送资料至境外。
职员说:这个出入境系统内的网络系统,并非对外开放,即不会有机会透过政府网络发送资料至境外,即是它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以及所有资料,即使由我们保存在数据库里,政府并非任意准许承办商自行设计,从中胡作非为。在设计的阶段中,其实政府的参与度很高,他们会审核所有资料的安全性及私隐度等。
记者再追问其公司的背景,以及承办港府工程的具体内容,职员承认有参与本港多项工程,包括入境处的项目,但以并非发言人为由,拒再进一步回应。
旅美法学学者滕彪向本台指出,自中国发展互联网后,即建立一套进行审查和监控的体系,包括防火长城GFW和金盾工程等,对整个网络和社会进行大规模监控,而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更扩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监控,产生新的社会信用体系,构成高科技极权主义,他指香港人亦会被纳入监控范围,不能幸免。
滕彪说:中国政府的金盾工程、天眼工程,以及社会信用系统等等,它针对的不仅仅是在内地的中国公民,它也包括香港人、中共认为有可能对政权安全构成威胁的任何人,尤其是在中国政府试图要在香港推行逃犯条例的情况下,香港的安全、每一个在港居民的安全,都面临极大的威胁。
熟悉网络运作的网志活跃人士周曙光亦认为,香港虽有法例保障个人私隐,但他相信不足以抗衡中共政府的监控手段,尤其香港正面对《逃犯条例》的修订危机,港人不能掉以轻心。
周曙光说: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和《反间谍法》对所有中国企业提出了配合的要求,这些由中国国有企业开发的交付给香港政府部门使用的IT系统所获得的企业资料、个人资料会被中国政府用于针对在港人士和企业的监控,这对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构成了威胁。特别是在一国两制名存实亡,中国内地公安跨境在港执法事实存在的背景下,加上香港政府试图修订「逃犯条例」,让在港人士进一步失去了个人隐私保护和人身安全的信心。
事件除了暴露个人资料外泄风险,公司注册处的综合资讯系统,载有全港超过15万间在港注册公司资料,包括登记人和股东的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等,有关公司包含私人公司和以担保公司登记的非政府组织等。近期港府强推《逃犯条例》的修订,已令民间及商界掀起白色恐怖,若跌入监控网络,情况更令人忧心。
香港资讯科技界立法会议员莫乃光向本台表示,即使知道中国科技公司带来外泄资料风险,或曾参协助政府监控,但本港并无法例去阻止这些公司参与投标,而港府每次亦声称已做足所有安全措施,长远最好研究会否有任何政策,可禁止类似公司去参与承办,才能解决问题。
莫乃光说:最大问题始终是香港政府不会指你的公司,不论在中国、美国或任何国家,帮政府做这些事(监控),所以我不准许你竞投工程,没有条例规定不准参与竞投,这个是否漏洞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去检视,现在只能说政府不应这样做。当然政府会解释该项目的资料等各样不会外泄,声称纯粹购买服务,而会否担心有后门程式?政府会说有专家和顾问审核,并没问题,那也很无奈。但再进一步是其实有否任何政策,可以禁止该些公司去投标承办呢?
旅美法学学者滕彪指出,西方国家已对中国科技公司高度警惕,担心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若香港政府部门的资讯科技系统,亦因中国科技公司的参与而被渗透,恐会引起西方国家的不安,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
滕彪说: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公司参与到中国政府对西方的渗透,对西方安全的威胁,愈来愈警惕,尤其是对中兴、华为已经开始一系列的反制措施,香港的这种情况,也会让西方国家更加感到不安。香港这些年人权状况、自由度的迅速下降,也开始引起西方一些主要民族国家的忧虑,所以西方国家也开始在考虑对中国采取新的政策,香港的情况和中国大陆一样,都会愈来愈恶化。
美国政治风险管理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则认为,虽然美国及英国等近年高度关注香港的自治情况,但对比其他亚洲地区,香港拥有完善的司法制度,在港企业亦一直守法及尊重个人私隐,不认为香港对保障个人私隐有忽略,暂时应不会对香港的国际地位雪上加霜。
方恩格说:美国也可能会加强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会变成美国国会议员和美国国务院,观察香港的其中一个议题,这个要等到终于有一个案子,不管是香港人或外国人经过香港港口、机场,而发现他们的资料由这家公司或香港政府输出到内地去,就会变成一个美国政府、英国政府,国际媒体就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入境处回覆本台查询时表示,有关的承办商负责参与开发新资讯系统,以配合新口岸的开通及新计划的推行。按照标书规定,所有开发、测试及维护工作均须在本处的地方进行,而收集及储存各项资料的伺服器是设在香港境内。
就针对这次推出的「新e道系统」及「新一代智能身份证系统」,本处聘用了独立的顾问公司,分别在系统设计、开发及推出阶段,对承办商进行资讯科技保安风险评估及审计,以确保新系统的保安措施能有效保护相关资料。
而爱信诺投得的新智能身份证系统项目,负责供应条码阅读器、光学字元识别阅读器、光学字元识别及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以及智能卡阅读器,并未有参与技术设计和身份证印制的工作。
而公司注册处回覆本台查询时指,有关系统的招标工作及评审过程,均严格根据政府既定程序和指引进行。相关合约包括四年的系统开发期及其后十年的系统维护期,系统主要载有按《公司条例》规定载于公司登记册内的资料,并可公开让公众人士查阅。该处会在合约的不同阶段,要求聘用独立第三方就资讯保安风险方面进行评估及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