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追捧 iPhone 4

近月全球推出的最新型號手提電話iPhone 4,在中國掀起搶購潮,市場數度缺貨。不少人為了擁有心頭好,不惜花費比原價更高的價錢購得。不過有人卻批評,接近5千元的手機,差不多是一般打工仔兩、三個月的人工,認為部份iPhone迷都是羊群心態。 (文宇晴 報道)

0:00 / 0:00
iPhone4_305.jpg
9月25日,iPhone 4在北京的旗艦店推出。(法新社圖片)

蘋果最新智慧型手機 iPhone 4 結合手機電視、視頻通話等功能,推出以來,成為不少愛好追求新款手機人士搶購的對象。在台灣,首批六萬多部的iPhone 4被已有20多萬人預購。上月中在大陸各地的蘋果專賣店開售,不少人通宵排隊搶購。

上海有人擔心iPhone 4供不應求,超過200人連夜在陸家嘴的專賣店門口排隊,人數超出預先安排的等候區,部分人要在露天廣場中輪候。其中在上海淮海中路的香港廣場,在開售前已有近千人在專門店前排隊,排頭位的買家為了第一時間買到心頭好,不惜排隊77個小時。在排隊的人龍中,不少是上年紀的大叔大嬸,他們不是手機迷,也不會用 iPhone,全部都是專程為子女來排隊,有些更是借此來炒賣。

不過一部儲存容量為16G 的 iPhone4 要接近5千元人民幣才買到,32G的更要近6千元,差不多是普通打工仔兩、三個月的工資。加上iPhone 4上台費每月最低要付約300多元,與現時每月數十元的一般電話月費計算,這個價錢並不是一般打工仔可以負擔的。

以大陸的生活水平計算,iPhone 4 可算是奢侈品,如此昂貴,為何仍受市民歡迎?

iphone4_crowd305.jpg
9月25日,iPhone 4 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天,購買者在北京的專營店外大排長龍。(法新社圖片)

中山居民阿杰表示,不少人認為手機都是身份的象徵,手機越貴越是令人看得起。他的一位朋友是追求新款手機一族,幾乎每月都會換手機。

阿杰說,新款一出他就要換,一般個多月便換一部。一開始iPhone已有,一直轉到4,然後HTC最新的一款他也用過。都沒有跟我們去炫耀,只不過是他的感覺上,有新款的他都會用。所以我有兩個方面看這類的人,一些是追求功能,一些是追求時尚。我覺得換手機換得密都是追求時尚為主。

不過同樣來自中山的李先生卻認為,手機能接收電話已經足夠。他說,年青一代喜歡追求玩意,日日轉新款手機的人大有人在,對於他這類年過半百的長者來說,即使一部會拍照和上網等功能手機拿在手裡,都是作用不大,覺得都是羊群心態。

李先生︰打出打入已經可以,不用那麼多功能。不用這麼多,我們不會使用。打出知有什麼事可以問問,打入就是人家打給我問問我。這已足夠,不用那麼多。又說要上網,又說要打機消磨時間,都不是正經的事情,多餘的。

據 《鉅亨網》 報道,中國第2大移動電話公司中國聯通表示,iPhone 4開售之前,中國聯通已經接到超過20萬張預購單,平均一天內就獲得近5萬個預購訂單。與上一代相比,iPhone 4的銷售速度較去年舊機型上市時的銷售速度加快許多。去年10月下旬中國聯通引進上一款iPhone,約6周銷售量達10萬部。

蘋果iPhone 4登陸中國後,即被搶購一空,在購物網站淘寶網,iPhone 4也是暢銷商品之一,有網店一個月就賣出1千多部。大批黃牛黨趁機大量搶購而斷貨。行貨斷市,北京中關村的水貨商也趁勢漲價,源自香港的16G水貨機,在十一黃金周前賣4,800多元,黃金周已被炒高至5,200元左右,提高售價從中獲利。

在香港居住的阿儀表示,比大陸還早開售iPhone 4的香港,除了港人會購買外,不少大陸客都會專程透過的親友訂購。不過與此同時,如果透過蘋果專門店訂購或是通過所屬的電話網絡供應商訂購,至少需要花上半個多月的時間,因而許多人為了率先擁有,不介意花更多的錢購買。阿儀說,iPhone 4都是潮流的玩意,她看到市場上仍然有不少人訂購,加上看到市價和自己的訂購價相比是有利可圖,於是看準這個商機從中賺取當中的差額,曾試過一部賺千多二千元。

她說︰如果每部計它的價錢都比較浮動,但平均一部都有600、700元(賺取)。但熱潮減退,現在都有很多貨。

阿儀補充,基於大陸已有專門店,在大陸居住的市民不用再透過香港方面而可以直接購買,即使大陸仍需要香港方供應大量的貨源,但價錢上已減了很多。可是,手機商仍然各出奇謀尋貨源,有商家更顧用他人大量到門市購買手機,然後團積貨源,再等待時機高價出售。在北京三里屯的蘋果旗艦店,幾乎每天都有人在門外排隊。有店員表示,不時會看到有人在購買後再排隊,一看便知他們是黃牛黨,即使知道他們的來意,也束手無策。

為了杜絕黃牛黨,蘋果中國官方網站在月初推出限買措施,要求每位買家要先網上預訂,每人每天限買一部,還要出示身份證或護照登記。而且取貨時間規定在預約的半個小時,逾時預訂被取消。

不過一名在北京水貨手機店工作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透露,他們的貨源主要來自香港,即使現在落實需要實名購買,但目前這項規定只限於專門店,對他們這類的水貨店的生意並沒有影響。

該員工︰因為現在價格就高,現在價格是5,200元,水貨。來了就有,水貨就是不用登記,不限制的,大陸行貨就是登記的。

明知要率先擁有新產品必定要花多一點的錢,中山居民阿杰坦言,好像他朋友那類喜歡追求新款手機的人,只要購得新款,滿足一下自己,價錢高些並不算什麼。

阿杰︰那個群體的人不用考慮經濟,才會這樣常常去換。一般都是買一部機,用個多月,看到有新款就把舊的賣出去,再補錢去買新的。肯定會虧本。所以不看圱錢的人才會這樣做,如果經濟不好的人不會這樣想。

儘管iPhone 4開售以來仍然被搶購得供不應求,台灣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陳信行卻呼籲抵制購買。《中國時報》 引述他的說話,他稱iPhone 4手機毛利高達55%,而負責代工的工廠只得3%至4%,認為這種國際分工模式不平等。他更聲援台灣的工運團體呼籲蘋果公司讓利、並揚言發動“拒買iPhone 4”的行動。

據了解,沒有通話和拍照功能的蘋果iPad出廠價格為11美元,完工產品在美國卻可賣499美元、在歐洲和日本更可賣到550美元。即使iPhone 4的出廠價或許會比iPad高出很多,但相信它的毛利也是非常高。

究竟時下的人是為了追求便利,而購買多功手機作為通訊的工具,還是人有我有、跟人炫耀比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