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之窗:觥籌交錯間的世銀副行長林毅夫

大陸國寶級的人物,經濟學家林毅夫去年夏天出任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師。在華府接任八個月之後,星期一(02/09)首次在華府公開露面。這日,正好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第一次在晚間舉行全國電視講話,推銷“奧巴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同日,林毅夫也要推銷他的全球救市大計。他要向富國拿錢,在5年內拿2兆美元(即20000億美元),用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即所謂的新馬切爾計劃。何山走近林毅夫,同這位傑出的華人談過。

0:00 / 0:00

2008年的5月31日出任世界銀行的資深副行長,整整八個多月,他在華府摸索,結交朋友,甚少露面。講話也是對世銀的內部員工。這個星期一,他在彼得森國濟經濟研究所首次公開露面。他說,因為這裡有他經常切磋學問的老友,都是經濟學家。這裡是世界排名頂尖的華府經濟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第一次的公開露面,林毅夫以英文發言。沒有大陸官員到華府的作風,說完中文等人翻譯。林毅夫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事後記者發現,國際的通訊社對這位世銀的副行長,只有一兩句的話的報道:“林毅夫呼籲新的馬歇爾計劃,反對全球保護主義。”看來,對這位世銀資深副行長,看似有些不公平。

到華府一轉眼就8個月過去了,西方傳媒對林毅夫的新鮮感,窺探其神秘感的熱情也慢慢冷卻。但國寶級的人馬,最受歡迎的來自國內的新華社、僑報、文匯報、鳳凰衛視等追著的訪問,本台記者也不例外。

林毅夫開腔要講的,是他首度提出的新馬歇爾計劃。他說,“很可能造成全世界的經濟蕭條,要走出這個蕭條,你需要有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那要政治發揮作用,要用在解除瓶頸的基礎設施項目。”

YouTube視像鏈接

這個計劃,是要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借貸即20000億美元,分5年執行,每年4000億美元,用來幫助發展中國家。操刀分配運作的是林毅夫所在的世界銀行。他說,因為錢到發展中國家,機會比較多。而富國,修橋鋪路等基礎建設已經飽和,經濟復甦計劃沒有用在發展中國家大。他說:“同時,發展中國家參加全球的赤字計劃,有不少的國家因為他的財政狀況,沒有辦法參加,所以在這種狀況,今天我提出的全球復甦計劃,發達國家提出一部份的錢,借給發展中國家。用在發展中國家的瓶頸基礎設施上。如果能這樣做,短期能夠創造需求,能世界走出危機。長期來講,發展中國家的基礎會更好,全世界的發展會更協調,更和諧。”

不過,可能是對象不同,對著中文的傳媒,林毅夫這個5年20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振興經濟的新馬歇爾計劃突破不見了很多個零頭。中文的版本比英文演講的大為縮水,受訪的短短五分鐘,更加聽不到林毅夫對著一桌桌的國際經濟學家大聲疾呼,支持美國在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可能是有求於人,大拿拿要20000億美元,當然要禮下於人,承認美國的在全球經濟的領導。但換了受眾,訪問畫面,聲音要傳回國內,聽到看到的是講中文的國人,自然內外有所不同。

之前,記者曾問一位美國的前外交官,民主黨政府現任的亞太事務的高級智囊,對林毅夫的講話有甚麼期望?而他是專程從對面街,被譽為當今最有影響力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走過來,要聽聽林毅夫講甚麼。這位外交官私底下對記者講,“他是要來製造美國輿論的”,“如果觸及到敏感的話題,如中國減少購買美國的債券,他會又點意外。”言下之意,林毅夫獻給彼得森國濟經濟研究所的第一次,是有所指示的,並非無的放矢。之後,記者再問這位外交官,林毅夫在華府要20000億美元,是否要建空中樓閣。這位外交官回答,“他不是經濟學家”,打了個完場就離開了。此刻,美國本身的8000億就市大計還沒有通過國會參眾兩院的首肯。

林毅夫講,“今天是我正式提出,私底下也跟不少的學者交換過,不少人覺得我有創新的意義。”記者於是問林毅夫,在場的都是華府的經濟學者,你判斷你的建議反應好嗎?林毅夫則是用反問的方式,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你可以看場面,反應相當激烈。”

此外,在華府的有頭有面的經濟智庫演講,事前自然少不了一場飯局。林毅夫坐在主家席,被過100名的經濟學者,研究員,外交官等包圍。不過,這餐政治午宴殘酷之處,是有多少人與你打個照面?同你SAY聲Hello?這個數字,隨時會為成位你人氣的指標。

華府一年不到的時間,看來林毅夫還是人地生疏,這個數字自然10隻手指都可以數得到。記者熱情叫他一聲“行長”,林毅夫面露喜悅的笑容。遇到老朋友,林毅夫離開主家席,親自走前兩步,來個熱情的擁抱。在華府做世銀的推銷員不容易,因為他掂手的項目達1000億,10000億。

有嘉賓問他,大家都知道世銀的帳目與醜聞,怎可以交托呢?林毅夫就四兩白撥千斤,回應到,有你這樣的監督,世銀就可以放心啦。再有聽眾問到,這個2兆的全球復甦計劃如何分配?林毅夫就輕輕帶過,他回答:這是個計算性的問題。而當本台記者追到門口,問中國大陸是否要像台灣,發出消費券振興經濟,林毅夫再使出同樣的技巧,回答到,這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看來,這位世銀副行長,不單只是萬億大計的推銷員,更是見人講人話,八面玲瓏的太極高手。記者再問林毅夫,你這個全球復甦計劃有與中國領導人談過嗎?他們怎樣看?這位中南海的愛將則是這樣回答,“還沒有呀,我現在在世行工作。”回答短小精悍。但遇上了新華社,則是有問必答,“我想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必要的,要把這個錢用在消取瓶頸的地方,短期創造就業,創造需求。長期的話,可以給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經濟發展的更好。”

換上華府華文傳媒中,華府資深的台灣中國時報專欄作家傅建中,面對這個投奔大陸的前政大高材生,問林毅夫如何看台灣的經濟?這位世銀的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師,同樣內外有別。一句“沒有留意”就轉身走人。

不過,林毅夫給記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說自己是個世界人,無論是否在世銀,他都優先關注落後國家的發展。而他一頭陸軍裝的短髮,與華府格格不入的髮形,更好說明他八個月來,並沒因當了世銀的行長而發生改變。我是何山,這節華府之窗:“觥籌交錯間的世銀副行長林毅夫”就各一個段落,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