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东江》追踪(六):昂贵水费

为了解决香港的食水供应问题,60年代港英政府开始跟广东省购买食水,广东多个抽水站和水库应运亚生,现时香港每年花约31亿元购买东江水。有环保团体称,河源政府为卖水给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兴建水库的同时需大举迁村移民,由于补贴不足,居民无法承担昂贵的水费,情愿饮用山水,不过水质并没有保证。(文宇晴报道)

2011.07.2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返回 哭泣的东江

东深供水工程,跨越广东省东莞市和深圳市境内,引东江水南流至深圳市,是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于1965年1月完成,3月1日开始向香港供水。自此开始,香港的食水主要来源就变成依赖广东省的东江,现时香港每年购买东江水的费用约为31亿元。除供港外,还灌溉沿线农田。

2006年初,河源市6名人大代表,向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大会提交建议书,提及发展河源市的新丰江水库,直接供水到东莞、深圳及香港等地区,充份利用河源市的水资源,同时也能促进河源经济的发展。

香港民间团体“全球化监察”项目干事吴思敏表示,河源市徐洞移民点,居住著约千多名来自不同受建水库而影响的村民。随著水库的不断扩建,村民赖以生存的农地被淹没以致无法种植,移民点也没有提拱农田供移民者继续耕种。在政府没有分配土地和辅助就业的情况下,这些移民同时也无法享有免费饮用东江水的权利。

吴思敏继续补充,徐洞移民点的居民一直以来都不是直接饮用东江水,而是市内的另一个水源。直至2009年底,他们饮用的水源被工厂严重污染,政府才为他们接驳东江水。不过水费并不便宜,差不多是移民补贴的一半。不过没有接驳饮用东江水的下林村,村民还需每天上山挑水作为饮用和灌溉,而且水质没有保障。她说︰“当地政府不觉得饮用水是基本人权,在香港我们有一个限额的免费饮用水,但在当地的居民没有这个政策,即使他们收入高低也需要付一样的水费。”

吴思敏说,政府卖水对这些搬迁移民的村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得到帮助,反而成为政策遗忘的一群。她说︰“我们去到东江水的源头,即新丰江水库的时候,发现河源市政府为了卖水给发达地区赚取收入,以及保障我们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是牺牲了一些人的生活。当政府要求他们移民的时候,但没有相关的配套给他们,基于这方面,东江水是需要大家去珍惜。”

同时,东江水的污染及供水过剩的情况也一直极受粤港两地关注。2004年,当抽水站密封管道落成一年后,香港有环保团体抽样验出水含有的大肠杆菌、重金属等超标。不过当时的水务署却重申﹐港人饮用的食水没有问题,是十分安全的。

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吴祖南接受本台查询时表示,尽管了解到东江沿岸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抽水站的兴建选址也会作审慎的考虑。而且东江水在输送到香港前,会先注入水塘储存,之后透过处理后才送往每家每户, 以确保水质。他说︰“我们不在东江水污染严重的地区抽水,是在她的上游进行。将来我们要求高一些,或是水质会恶化,或许将来看看是否要再向上游迁移抽水站呢?因为抽水位很重要的,但现在以我们的要求,(水质)是合格的。”

本台向香港水务署查询,有部分河段的污染情况,会否直接影响到香港方面的饮用问题。水务署高级工程师彭国勋以书面形式回覆,水务署对东江水水质一直有进行密切和严谨的监测,定期在木湖抽水站及不同滤水厂抽取东江水的水样本,监测多个和污染有关的参数。根据水务署的恒常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供港东江水的水质维持正常,各项目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为了保障港人的饮用水安全,水务署亦已制定一系列的应变措施和紧急通报机制,以应付东江水水质变差的情况。水质事务谘询委员会成员每年也会到东江流域进行考察,了解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

尽管港府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港人饮用的东江水,不过对于东江沿岸的居民来说,东江的污染对他们的生活又会带来样的改变?我们下集再讲。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