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東江》第五集:工業園的毒水(視頻)

東江行第五站記者抵達廣東惠州,當地工廠林立、工業污染嚴重。亞運前,政府強行將一批企業搬遷,實際只是掩耳盜鈴,污水卻仍舊經支流流向東江。盡管水土備受污染,為了生計,懷著身孕的農民工依舊在污染的環境中打工。(畢子默報道)

0:00 / 0:00

返回 哭泣的东江 Opens in new window ]

記者沿東江繼續南下,第五站抵達東江進入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第一個城市:廣東省惠州市,這里是東江的中游河段。由於東江沿途已經接納了眾多支流,因此這里的東江河段與江西省的上游比較,水面寬闊了很多,但水質也進一步惡化。

本臺記者來到惠州市的東江大橋,橋上放眼望去,可以看見東江與當地新開河的交匯處。可怕的是,新開河上飄滿了水上植物,其中以污染環境的有害生物水葫蘆最多,整個河面被一片青綠色覆蓋。

正在路邊撿菜的一位婆婆說,過去沒有這些水葫蘆,現在污水多了,這些水葫蘆也多了,她說,早兩年這兒河邊上都是養豬的,豬糞都直接倒到河裏,搞得臭氣熏天,去年廣州召開亞運會,政府才將養豬戶全部趕走。

現時,造成東江水質惡化的罪魁禍首是工業污染。東江惠州段沿岸的工廠多不勝數,工業污染愈來愈嚴重,大大小小工廠日以繼夜排放污水。據說,當地政府近年強行搬遷了不少嚴重污染企業,但不少地方只不過是將污染企業從東江沿岸向後面退出三五公里而已。這些退後的污染企業與過去所不同的是:不直接排放東江了,而是先將污水排入東江支流,然後再經支流排入東江。

記者沿著東江的支流新開河向前走,在距離新開河和東江交匯處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發現一條從惠州市郊區水口鎮流下來的無名小河,它就是新開河的主要污染源。這條河的位置非常隱蔽,僅靠幾個涵洞將它和新開河連接。涵洞旁邊有一排附近工廠排放污水的出口。在這個數米寬的河溝上面,淺淺的水面渾濁發黑、被大量生活垃圾和水草覆蓋。幾只雀鳥在垃圾上面尋找食物,河水散發出一股酸臭異味,在河上走過就足以令人頭昏。

當地人表示,這條無名小河其實是一條排污溝,是惠州境內最髒的一條河,它是當局過去專門開挖、用來排放水口鎮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

記者再沿著這條排污溝往上走,沿途河水熏臭發黑,部分河段更呈現暗紅色和黃色,中途有一段農田,其余多數是工廠。步行了大約兩公里,記者抵達當地著名的水口工業園區,區內有超過一百家工廠,其中以焊接電鍍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均將它們的污水全部排入和新開河相連的排污溝。

在區內的惠州大道與水口大道交匯處,記者看見在一排排廠房旁邊的的河面上,密密麻麻長滿了枯萎如同燒焦的水葫蘆。看見記者一臉不解,一名在河邊種菜的農婦解釋到,這些工廠排出來的廢水毒得很,甚至將異常粗生的水葫蘆都毒死。但她一邊卻用這些劇毒的臟水種菜。農婦說,不種菜可惜了,是開工廠的人污染了他們的家園,他們本身沒有辦法。但她說,用臟水種出來的菜不是自己吃的,只是拿到街上售賣。

記者邊走邊看,不知不覺走到區內的駱塘村,在村內一座小橋上,記者發現一家工廠的工人正架起鐵梯、站在臭得令人難以忍受的河上維修一排河邊的排污管。這些排污管的設計相當隱蔽,被刷上了與周邊環境相同的顏色。工人正急著維修排污管口的活動金屬板。在他們身後,被涂成草綠色的排污管口正不斷排放出陣陣刺鼻藥味的工業廢水,廢水在泛黑的河面上激起一圈圈油花。

一名懷孕五個月的河南打工妹路過河邊,無奈對記者說,這里工廠的污水全部沒有經過處理,都是直接排放到河里面。她說,這兒環境實在太髒、污染太嚴重了,但為了掙錢,她不得不懷著小孩,繼續在工廠里面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