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北京表示,香港佔中運動最重要是"避免暴力出現"。預料,奧巴馬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人權、法治、知識產權、網絡罪行等話題。目前,中美兩國元首在APEC會議期間的聯合記者會仍未敲定。分析指,中國正試圖在北京主場控制訊息傳播,而美方將透過聯合記者會、與大陸家庭教會成員、異見人士見面等方式突破。(何山報道)
奧巴馬週一抵達北京,隨後分別與印尼總統佐科威、澳洲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及商界人士見面。在與艾伯特見面期間,奧巴馬提到香港。他說,中國與香港有著複雜的歷史關係(historically complicated),並呼籲中國政府不要使用"暴力"。奧巴馬說,中國和美國的發展不能同日而語,不能期望中國在所有領域都跟隨美國模式,但美方不能漠視中國人權及香港問題,因為涉及美國利益,美方會繼續就關注事項發聲。
華府政圈人士對本台說,中方視在APEC期間提出香港問題是"不給臉子"。過去一個星期,已經在華府政圈,出動外交人員遊說,希望美方不好提出。
華府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 (Robert Daly)對本台說:我聽到中方的外交人員是在華府及其他首都,活躍地遊說不要提出香港問題。他們不願意香港成為公眾的議題,這樣對習近平是丟臉的。
戴博並說,除非情勢加劇,香港不會成為APEC期間的主要議題。
香港真普聯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在接受本台訪問時則指,奧巴馬在任期的最後兩年,將會更加著重外交,面對國內的壓力,很難想像奧巴馬在北京不提到人權問題。
鄭宇碩說: 在中期選舉之後,美國總統沒有參眾兩院的多數支持,所以很多國內政策遇到了阻撓是很大的。反而在外交政策上,由於美國憲法容許美國總統在外交上有比較大的彈性,所以他在外交政治上有所發揮是容易一些。至於(中美)聯合記者招待會,我相信主要是中方的考慮多。因為美國總統去中國訪問,如果不能夠在人權問題、宗教自由問題表達立場,一定會受到國內輿論相當的抨擊。
鄭宇碩分析,中美的情報人員目前正在北京角力,美方要安排宗教、人權人士見面,而中方則是圍堵。當下,中美的聯合記者招待會未能敲定,與中方要控制主場有莫大關係。
鄭宇碩繼續說: 免得被中國破壞,我們大家都知道美方約誰,中方都不給見,會事事阻撓。這類的安排,都是中美雙方的外交與情報人員的博弈,美國尋求突破,中國尋求封鎖。至於聯合記者會,中國對於控制哪個記者可以進場,誰可以提問與提問的次序,都有不少的控制權,這也是美方的隨團人員要考慮的。
奧巴馬是繼2009年之後第2次訪問大陸,星期三(12日)將與習近平舉行"奧習會"。他在週一下午出席APEC領袖峰會演說期間,並宣布向大陸送"大禮",同意美中新的簽證安排,讓大陸學生簽證有效期限延到5年,大陸商業旅行簽證延長到10年。白宮的電郵表示,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為美國經濟帶來新的商機。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