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溝油利潤厚 非法企業爭相搶地盤

0:00 / 0:00

台灣地溝油事件持續擴大,行政院專案小組周二(9日)舉行首次會議討論,而總統馬英九指,地溝油事件是地方政府徹查出問題。而早前有消息指,問題油疑由內地經香港運往台灣,有內地媒體近日調查發現,東莞每月生產約4千噸地溝油,一噸地溝油售價可達4千元人民幣,利潤豐厚引發大批非法企業,爭搶地溝油市場。(潘加晴報道)

廣州《南方都市報》周二(9日) 的"東莞地溝油回收鏈"系列報道稱,東莞酒店餐廳產生的餐廚垃圾數字龐大,而餐廚垃圾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剩菜剩飯的餿水油,一類是流入下水道的洗碗水、洗鍋水的地溝油,若不經常清理地溝油將會堵塞下水道。目前,東莞市唯一領有廢物處理許可證生產非食用油的公司--中油造脂科技有限公司,便為當地200間酒店餐廳等企業免費打撈地溝油。

據中油造脂負責人表示,整個東莞每月可生產4千噸地溝油,但實際該公司回收量卻不到1千噸,剩下的地溝油,均被東莞以及東莞外的非法企業撈走。負責人又指,現時東莞有十多間進行非法撈油的企業,遍布虎門、大朗等地。中油造脂的撈油工小杜表示,經常在撈油過程中受到威脅,曾遭彪形大漢圍堵掌摑,至鼻樑都被打凹。

有業內人士估算,現時一噸地溝油可賣到將近4000元,而收集成本僅千元左右,利潤甚豐,故吸引大批非法澇油企業,搶奪地溝油的市場,導致亂象叢生,不時有衝突、跨界撈油等情況發生。

在去年9月,廣東省政府舉行了有關地溝油整治匯報會議,出席的省級單位多達9家,但是沒有一家能說清楚廣東省一日到底生產了多少地溝油,又有多少地溝油被回收利用了,其餘的地溝油又流向那裡了﹖

廣東惠州居民楊先生接受本台訪問時說,為避免購入劣質食用油,現在他和家人都是買花生自己炸健康油。他們亦很少外出吃飯,除食品安全外,也擔心食具不衛生。至於現在連普通日常油食品都出現問題,他無奈地說,唯有小心和少吃加工食物。

深圳翠華茶餐廳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為保商譽,他們都沒有用劣質的食用油,但她也聽聞業內使用地溝油問題嚴重。

另外,台灣強冠地溝油(餿水油)事件,已蔓延至大陸。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稱,台灣發生地溝油事件後,上海食藥監局已於6日通知相關企業自查。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和質檢部門公布的問題食品予以下架,同時出動500多名執法人員開展全市核查,共發現並下架問題食品約8700件(袋)。

同時,上海食藥監部門要求相關企業切實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如銷售涉及台灣食品必須提供合格證明,違者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台灣總統馬英九周二(9日)首度回應劣質豬油事件,指問題關鍵在於地方政府查廠不夠徹底,四年前就有民眾向屏東縣政府檢舉,但屏東縣衛生局卻始終查不出問題,他敦促各地方引以為鑑,嚴格查驗及檢討制度,讓民眾吃得安心。

另外,周二早上,30多名國民黨屏東縣議員、市民代表、民代參選人及民眾,舉著標語牌遊行到屏東縣政府大門口前抗議。縣議員唐玉琴指,地溝油問題已成國際事件,屏東縣長曹啟鴻沒出面道歉,縣府團隊也沒人下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