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自诩深入了解共产党 无视人权长期跟中共经济合作
2024.11.27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任时对中、俄的绥靖政策再次引起讨论。她周二(26日)在全球出版的回忆录,回顾了她与习近平之间关系及两人的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但她仍然长期向北京输送经济利益,令德国过分依赖中国市场。有国际关系专家批评,默克尔及一众德国政治精英对华策略非常短视。
周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回忆录《自由》(Freiheit)正式出版,默克尔在书中重新解释了她在16年漫长执政生涯中的对俄、对华政策及德美关系等,当前公众对这些决策的评价越来越两极化。
出于经济原因,默克尔执政期间对华采取相当友好方针,无视中国的人权问题。自其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后,开始与中国建立多方合作关系,并且按照其前任——德国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的传统,默克尔基本保持了每年一次率商业代表团访华的频率,在16年间12次访问中国。
默克尔强调自己深入了解共产主义
书中不可避免地提及其与习近平的关系和分歧。默克尔初识习近平是在2010年,当时习近平为中国国家副主席及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自 2012年登顶权力高峰,并在2013年成为中国国家主席,自此一直掌权中国。
成长于前东德的默克尔在书中写道:基于她对共产主义有深入的认识,所以她可以向习近平提出有关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共角色的精准问题;但是习近平指称;默克尔误把中国视为另一个东德;习近平亦把默克尔对中国人权现状的批评视为「对中国缺乏真正的了解」。
默克尔表示:在一个社会中不存在任何一个「知道并决定其他人的最佳道路」的团体,因为这会导致个体失去自由。默克尔认为这正是她与习近平在理念上的根本分歧。他们在人权问题上的认识也截然不同。
默克尔也强调,她在访华时曾多次与中国异议人士会面。但她承认虽然能够关切人权个案,但却无法改变中国对异议人士的系统性压迫。
默克尔把「中国梦」与「美国优先」相提并论
默克尔在书中总结道:自2013年后,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习近平身上,习近平想要「展示实力」,他正努力实现的「中国梦」,类似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
书中还批评习近平借一带一路政治工程加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也无视国际仲裁法庭否定中国对「九段线」的主张,继续在南中国海扩张,其霸淩行为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还拒绝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台湾寻求解决方案。因此默克尔认为当前中国政治人物经常挂在嘴上的「多边主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尽管默克尔与习近平存在巨大的价值分歧,但她选择了「务实政治」框架下的对华合作。这些合作也包括2014年中国与欧盟启动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默克尔认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减少外资在中国面临的不公平限制,为欧洲企业提供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另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能保障德国国内就业机会。
默克尔明确反对与中国脱钩
另外,默克尔认为在气候保护领域与中国共同建立全球秩序框架同样符合德国的利益。
默克尔认为,加强基于规则的政治和经济多边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与中国完全脱钩是错误的,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是正确的。
德国学者:默克尔纵容了中、俄的帝国霸权行为
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史明向本台表示,德国最主要的问题是:包括默克尔在内的三、四任德国政治精英对德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定位是错误的,他们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赚「和平主义红利」,但在军事、政治上退后的二流位置,因此纵容了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独裁国家的帝国霸权行为。
史明说:「不光是默克尔,而是整个德国精英对于德国地缘政治定位上有个很大的偏差。这个定位是:国际政治不归我们德国管,我们就只管赚钱,因此德国自愿退出国际政治的判断和参与。至于说到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大框架,所以才有这二、三十年德国三届政府都在执行相同的政策;另外一个框架就是所谓和平主义的红利。但是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倾向并没有因此减低,这是整个默克尔时期政策上最大的败笔。」
史明也认为,很多人认为默克尔执政期经济稳健,但国际局势已经发生变化,随著中国经济衰败,也影响到德国。而默克尔只重经济而放弃政治责任做法的后果已呈现,德国大众、巴斯福等支柱型的实体经济正面临寒冬。
近企德国车企因销售倒退收缩在华业务
德国大众汽车于2024年11月27日宣布,将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工厂出售给一家上海公司。至于其馀三大德国车企,平治(又译奔驰)、宝马、奥迪近期先后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续。结果显示,三家车企业绩都大幅下滑,宝马和奥迪的利润更大跌八至九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们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正面临空前的激烈竞争。
史明说:「默克尔的回忆录仍然没有触及德国在国际政治上定位的问题。这个习近平说『东升西降,我们要挑战整个西方的秩序』,如果德国在这个问题上仍然保持一下这是美国人的事情、我们不管的话,我觉得它的国运由此走下坡路那是已经定局,因为世界政治的走向决定了经济的走向。西方在形成独立于中国以外的供应链,而德 国在这方面动作非常缓慢,所以它的大型工业企业都是因为和中国供应链脱不了钩的问题,于是中国经济垮,它也跟著垮。这个教训不深刻吗?你默克尔不应该在回忆录上好好反思反思这个问题吗? 」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对默克尔的回忆录表达了不加掩饰的失望,认为默克尔在回忆录中更是暴露弃守德国民主价值。
成世光说:「我们也是非常失望,因为默克尔是少数几个亲身经历过共产统治的大国领导人,她应该知道共产统治的厉害和恶毒,她对待俄国和中国不应该像一般国家这样对待。这个回忆录也把大家的视角转向错误的方向去了:我们跟中共、跟俄国是有存在价值上的差异,不过我为了帮助我们国家的企业,跟它们做生意。德国跟任何一个国家交往,都应该站在一个基本的价值观上面。」
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Charles以书面形式告诉本台,默克尔的回忆录为过去短视的政策辩解,使她显得非常狭隘。德国正迎来大选,她这样做并不会给所在的德国基民盟(CDU)加分。更令人绝望的是,默克尔的观点在德国政界似乎已是主流,让人感觉德国的对华政策很难真正强硬,这使得中国的电动汽车等可以长驱直入德国。
这本书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出版,中文版译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负责人、该校侨联副主席孟虹,她在接受德媒采访时称默克尔在执政16年期间,推动以现实和利益为基础的对华政策,确保了德中在全球化进程中得以跨文化合作。
有网友调侃,光是默克尔回忆录的书名《自由》,在中国就触犯了《国安法》。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