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關係】歐盟公布「全球門戶」戰略 中國「一帶一路」再遇強手

2021.12.01
【歐中關係】歐盟公布「全球門戶」戰略 中國「一帶一路」再遇強手 歐盟委員會於12月1日宣布「全球門戶」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圖)表示,「全球門戶」戰略是歐洲與世界建立更具彈性聯繫的樣式。
馮·德萊恩Twitter圖片

歐盟國家推出「全球門戶」計劃,成為七國集團今年6月提出「重建美好世界」倡議後,民主國家阻止北京透過「一帶一路」加強全球擴張的又一重要舉措。有評論以冷戰作為類比,指歐盟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包圍圈已成型。

歐委會周三(12月1日)正式公布「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投資計劃。該計劃擬於2021 年至 2027 年間籌集高達 3000 億歐元(3362.4億美元)的投資,以支持持久的全球復蘇。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周一(29日)披露,歐盟希望通過「全球門戶」計劃來推動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該計劃被認為是歐盟與中國進行系統性競爭的一項關鍵舉措,也是歐盟委員會與歐盟成員國多年磋商的結果。據悉,此次公開的是重擬後的版本,遠高於早前草案中400億歐元的投資額,並且一改草案中針對中國競爭的暗示性措辭,變得指向明確。

史明:「全球門戶」意在狙擊中國擴張

德國的歐中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透露,早前媒體透露的400億歐元計劃,其實主要目標是受到北京「一帶一路」影響的東南歐國家,是希望堵住歐盟的漏洞;後又擴展至全球範圍。

史明認為,北京的「一帶一路」從政治上輸出極權模式,從經濟上控制其他國家的國民經濟、攫取資源;而美國等民主國家「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和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在對華政策的一致定調,意在狙擊中國的擴張。

史明說:歐美在對華政策上定調上差不多,其中兩項「對手」和「系統競爭者」都符合這兩個歐美的項目。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擴張地緣政治的影響範圍,主導「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用這套東西來取代人權、民主的普世價值,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就是對手;在「系統競爭者」來說,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挖空其他(國家)的國民經濟、資源。那歐洲不能放著你去做的,歐洲「全球門戶」計劃具有非常強的系統競爭色彩。

史明也表示,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與北京「一帶一路」有本質的不同,在基建項目,幫助一些「軟國家」恢復國家治理能力。

史明說:歐盟和美國的認識差不多,他們不認為單是基礎設施就解決問題,它是兩個方面下手,就是基礎設施之外,歐洲有對付「軟國家」的一套措施,「軟國家」是指這些國家喪失了國家的行政管理能力,要麼是遍地的腐敗,要麼是遍地的強盜,這3000億,是幫助這些國家恢復管理能力。這跟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它才不管你的國家有沒有管理能力呢?不但不管,通過賄賂還加劇了這些國家「軟國家」的傾向。

成世光:扭轉「中國模式」輸出

德國台灣裔時評人成世光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認為歐盟已經認識到北京「一帶一路」是新殖民主義,但對於防堵中共在全球的滲透和擴張,「全球門戶」計劃仍有不足。

成世光說:中國「一帶一路」項目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主要是擴張它的政治影響力,來收買政客,借著這些項目得到礦產、飛機場、港口等等,這就是新的殖民主義,所以我們要防堵。我覺得用幾千億的基建工程來抵制中共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這樣的國家你再給它幾條鐵路也沒有用。好的辦法,長期當然是要在這些國家推行教育,短期來做,就是自由國家要圍堵中共,就像當初冷戰時期美國圍堵蘇聯。

瑞典駐歐盟委員會前副主席林德布勞德(Göran Lindblad)也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歡迎歐盟從「紙老虎」朝著真正的老虎方向發展,而且令項目快速進入可執行步驟。

德國駐華前大使、德國駐歐盟現任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認為,「全球門戶」計劃可以讓歐盟在地緣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德國駐布魯塞爾使館官網圖片)
德國駐華前大使、德國駐歐盟現任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認為,「全球門戶」計劃可以讓歐盟在地緣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德國駐布魯塞爾使館官網圖片)

德國駐華前大使、德國駐歐盟現任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表示:「全球門戶」計劃可以讓歐盟在地緣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對很多夥伴國家來說,這是一個替代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有吸引力的方案。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歐盟外交官表示:現在重要的是為該倡議提供資金,並允許快速實施第一步。如果成功,加強夥伴關係既可強化歐盟的地緣政治,又能抑制中國的影響力。

歐盟:強調合作而非形成依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全球門戶」戰略是歐洲與世界建立更具彈性聯繫的樣式,歐盟支持對優質基礎設施的明智投資,尊重最高的社會和環境標準,並且符合歐盟的價值觀和標準。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強調向合作國家提供公平競爭環境,而非形成依賴關係。

根據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總額中的高達 1350 億歐元將通過「歐洲可持續發展基金」 (EFSD+))籌集,1450 億歐元將通過其他歐洲金融機構籌集。此外,高達 180 億歐元的贈款將來自非 「歐洲可持續發展基金」 資助的歐盟計劃。資金主要用於投資改善數碼科技、氣候與能源、電網、光纖和運輸鐵路等項目。

早在今年6月,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發表聯合公報,稱將建立以價值為驅動、多邊金融機構支持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稱B3W)夥伴關係,計劃投入40多萬億美元,滿足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需求。拜登稱該倡議比中國「一帶一路」更公平。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