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誤導
一分鐘完讀: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上周一(13日)發表 聲明,指控中國朝阿榮金淺灘(Ayungin Shoal,中文習慣稱仁愛礁)附近的菲律賓海警船發射軍用鐳射光,更導致船員暫時性失明。中國外交部與菲律賓外交部皆認為主權遭侵犯,互控對方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核查後發現,海牙國際法庭於2016年做出的 南海仲裁,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於相關地形的定義,裁定仁愛礁是「低潮高地」,中國及其他國家無權主張領土主權。中國稱仁愛礁是其領土屬於單方面的政治主張;而稱其執法行為的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則屬於與國際法事實不符的誤導訊息。
深度分析:
事發經過
2月6日,菲律賓編號MRRV-4403海警船正在執行對馬德雷山號登陸艦(BRP Sierra Madre (LT-57))的運補,海警船距離仁愛礁約10海里時,一艘編號5205的中國海警船朝該船隻發射兩次綠色鐳射光,導致菲律賓海警船員暫時失明,且中國海警船一度逼近MRRV-4403右舷約150碼處。
一艘中國海警船朝菲律賓編號MRRV-4403海警船發射兩次綠色鐳射光。 (Philippine Coast Guard/路透社視頻)
菲律賓海警隊認為中國海警對企圖阻撓運補行動,是公然無視且侵犯菲律賓的主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同日 回應,仁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菲律賓海警船擅闖仁愛礁海域,中國海警船依據中國國內法及《聯合國海洋公約》維護主權,現場操作專業克制。
上周二(14日)菲律賓外交部發表新聞稿 回應,譴責中國侵犯菲律賓經濟海域,呼籲中國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 2016年南海仲裁的裁決。
南海仲裁案如何裁定仁愛礁爭議?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在其領海內享有主權,在其專屬經濟區中享有主權權利及管轄權。南海蘊藏豐富油氣資源,亦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航道,但該區域海洋地貌的定義及主權屢發爭議。
2013年菲律賓向海牙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菲律賓便要求審理包括仁愛礁、美濟礁等中國與菲律賓都宣稱有主權的地域屬於島嶼、礁岩還是低潮高地(LTEs),因為以上三種海洋地貌,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自有不同的主權規範。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海洋地貌分為三種型態:
第一種是島嶼,擁有12海里的領海與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第二種是礁岩,滿潮時可露出海面,擁有12海里領海,但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
第三種是低潮高地,滿潮時會被淹沒,不享有領海、專屬經濟區。
南海仲裁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最終裁定渚碧礁(Subi Reef)、東門礁(Hughes Reef)、美濟礁(Mischief Reef)、仁愛礁屬於低潮高地,不擁有12海里領海。但海牙法院認定美濟礁和仁愛礁是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一部分。
因此海牙法院裁定中國建設人工島嶼、未阻止中國漁民在該區域捕魚、妨礙菲律賓漁民及石油開採等行為,皆違反菲律賓在專屬經濟海域享有的主權權利。海牙法院進一步認為中國執法船攔截菲律賓船隻的行為屬於非法,且造成嚴重碰撞危險。

中國不認可南海裁決結果
中菲在南海再次爆發衝突,美國國務院也在上周二記者會中 表達立場。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與菲律賓盟友站在一起,認為中國的行動干擾菲律賓在仁愛礁周邊的合法行動,重申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16年仲裁裁決對中國和菲律賓具有法律約束力,呼籲中國遵守裁決。
中國政府自1953年以來,持續以「九段線」聲索南沙群島大多數地區的主權,195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以及1992年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第2條,皆將南沙群島列入領土範圍。
基於上述主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反擊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美國一手炮製的,完全是一場政治鬧劇,所謂的裁決是非法、無效的,不會對中方在南海的權利主張產生任何影響。」
事實上早在2013年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時,中國就已表態拒絕參與仲裁。當時海牙法院引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7第9條,如爭端一方不出庭或不辯護,他方可請示仲裁法庭繼續進行程序並作出裁決。中國與菲律賓皆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中國多次宣稱南海仲裁無效也沒有約束力。
國際法學者、牛津大學國際法博士候選人宋承恩表示,南海長期處在爭議狀態,此次事件中國宣稱行動是基於維護仁愛礁主權,並不受國際法所支持,且的確侵犯菲律賓專屬經濟區的主權權利及管轄權,因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在一國專屬經濟區內,所有國家船隻皆可自由航行,但並不能有執法行為。
結論: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和南海仲裁案的裁決,此次事發的仁愛礁屬於低潮高地,中國及菲律賓雙方都不能宣稱擁有其主權和主張12海里的領海權,但仁愛礁落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中。
中國外交部稱仁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菲律賓海警船擅闖仁愛礁海域,中國海警船是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維護主權,屬於單方面的政治主張。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是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的新單位,我們本於新聞專業,提供正確的查核報告及深度報道,期待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 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