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查核|日本「洗白」核污水?「单方面决定」排海?
2023.06.23
标签:错误、误导
一分钟完读:
预计6月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公布福岛核电站排海计划最终版的完整评估报告,按照此前报告,IAEA大概率将支持日本的计划,将经过处理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废水排入海中,针对福岛事故废水的处置,国际各方再起争论。
6月5日,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在IAEA月度理事会上指责日本的决定没有足够科学依据,使福岛核事故污染风险转移到邻国和周边环境。6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则在北京例行记者会上进一步指控,日本政府一再「洗白」核污水,在「没有充分论证其他处置方案」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一排了之,是把海洋当自家下水道。受此官方舆论引导,中文社交媒体上开始大量出现福岛废水有「巨大危害」等信息。
然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这些说法并没有依据,日本计划排放的处理水虽无法达到完美,但根据IAEA的标准和中国目前执行的标准,都已达到了安全水平。中国外交部对于日本「没有充分论证」、「单方面决定」的指控也涉嫌误导。福岛事故以来,日本提出了多种废水处置方式进行论证,IAEA也多次参与研究评估过程。
深度分析:
在日本波仓海岸(Hakura Beach)、上千个储存超过130万立方米福岛核电站核废水的储水设备近日再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东京电力公司计划于今年夏天开始排放有约近40 万立方米、完成ALPS净化过程的处理水, 并指出其排放行为可控、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科学评估符合「安全排放」标准。
然而,福岛处理水排海计划一直受到环保组织和一些国家的质疑,尤其是中国。 中国外交部门最近连续表态,质疑日本排海污水「是否真的无害」,并称此举「没有充分论证其他处置方案」、是「单方面决定」。
汪文斌指责日本「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中文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大量流传,并且被进一步引申解读。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关于核废水将有「巨大危害」的言论。抖音、TikTok等平台上流传着「福岛核废水含60多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长达5000年」等说法。
日本排海废水有「巨大危害」吗?
日本计划排放的「ALPS处理水」全名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先进液体处理系统,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这是一个抽水和过滤系统,能将62种放射性核素从受污染水中有效去除——除了放射性物质氚(Tritium)之外。
氚是氢的同位素,化学式为T或3H,中子数比氢多两个,又称为超重氢。氚与氢类似,会氧结合,形成HTO类似水的化合物,在自然水体、人体和自然环境中微量存在,氚气也因其发光性能广泛应用于发光、照明等领域。
氚的放射性半衰期 为12.32年。氚化水的生物半衰期为7-14天,也就是说,如果喝了1公升水里满满有1500贝克的氚,经过一周后留在体内约750贝克。
贝克(Becquerel)是放射性强度的国际通用单位,放射性强度主要是评量每秒钟有多少个原子核发生衰变。
含氚水排放至大海,是全世界、包括拥有55台核电机组的中国也采用的最终处置方法。而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指导建议下,日本要排放入海前,还会将ALPS处理水再次稀释。中国外交系统始终宣称,经过ALPS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不能「相提并论」,但并没有论证其区别。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物理系副教授大卫·克罗夫切克(David Krofcheck)则明确表示,经过ALPS净化处理的水,和正常运行核电站的废水安全水平相同,日本即将排放的含氚处理水在排放前还将氚浓度稀释到1500贝克/每公升,甚至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饮用水中含氚标准10000贝克/每公升的约七分之一。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与台湾的科技媒体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共同主办的简报会上,克罗夫切克回答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的提问时说,当地捕捞上来的鱼,他会吃。
不过,他也提醒,除了关注氚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碳-14等其他60多种放射性元素,日本福岛排放的ALPS水能做到甚么样的净化程度,也应检视。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公布的资讯,碳-14也无法通过ALPS净化流程完全去除。但产经省指出,储罐中水的碳-14含量已远低于日本国家的管制标准。稀释后,碳14含量将降至最多不超过日本国家标准的千分之一。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说法,ALPS处理水排海前,除氚以外其他放射性物质经净化及稀释处理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中文社交媒体所传日本核废水「有巨大危害」一说,并没有足以佐证的科学证据。
中国的核电废水标准更高吗?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全速发展核电的中国也加强了核能安全上管理,提高了系列安全法规。 然而,日本计划中的废水排海,参照中国正在执行的标准,也是符合规定的。
2011年9月,中国实施了新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和《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GB14587-2011),提高了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总量控制要求,并针对核电站所处位置的敏感性进行分级管理——滨海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规定除氚和碳-14以外,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不应超过每公升1000贝克;在滨湖、滨河与水库的核电站则为每升100贝克。2020年,中国根据IAEA《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提交了最新履约报告。
但即便是提高了控制要求,中国上述国家标准也并没有规定滨海核电厂排放氚和碳-14的浓度限值,只规定了系统排放口处除氚、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总排放浓度上限值为1000贝克/升。
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还曾公告,批准滨海核电站秦山第三核电站批排废水的放射性浓度控制值由原来的每公升370贝克放宽为每公升3700贝克,也批准废水排放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放射性浓度报警值调整为每公升10000贝克。
也就是说,东电这次即将排海的福岛ALPS处理水,氚浓度的限值是2007年调整后的中国秦山核电站被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约1/2。
另外,在液态氚排出的总量控制上,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站基地的年总排放量限值是8.04E+14Bq,即800兆贝克。
而秦山核电站在2022年《核安全信息报告》中指出,当年只用了约25%的总量,换算下来也就是2.01E+14Bq,即201兆贝克,也远高出日本官方预估福岛核电站处理水排海计划每年约22兆贝克估值。
日本不沟通、资讯不科学、没事实依据?
今年4月,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公开指责,日方自始至终没有同相关国家充分协商,「没有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没有建立国际社会普遍参与的长期有效监督机制」、「没有穷尽甚至没有研究论证其他解决方案」,这与后来李松、汪文斌等人的谴责口径一致。
中方还指控,日本没有提供足够科学和事实依据,解决国际对排海方案正当性、净化装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数据可靠性及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的关切。
然而,根据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的求证,这些指控均与事实不符。
2011年以来,日本定期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福岛核电厂事故处理进度与监测报告,东京电力公司也架设专门日、英文网站,说明处理进展,甚至针对ALPS处理水增加设置中文与韩文专门页面,希望与读中文和韩文的邻国有更好沟通,且每月定期公布福岛核电站的相关监测数据。
日本驻华大使馆指出,日方每个月定期都在东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驻日使馆、媒体简报。
对于日本与国际社会在核废水处理、处置问题上的沟通表现,在前述科学媒介中心的简报会上,澳大利亚阿德莱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物理、化学及地球科学院教授胡克(Tony Hooker)表示,日本在科学上、国际合作上、以及数据透明上,相较来说已经算是很开放且愿意沟通的了。
日本于2016年提出5种处置ALPS处理水的方式,到2021年4月最后确定是排海后,积极寻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参与并监督整个排海计划。IAEA组成的特别工作组中,有包括中国在内、来自11国的科学家,这两年走访日本,召开数十次会议,发表6份相关报告,提出具体建议。
期间,特别工作组还与包括奥地利、瑞士、法国、韩国与美国等地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合作,确认日本ALPS处理水能够达到避免对环境与人体有害的国际标准。特别工作组今年5月底最后一次前往福岛,要确认即将推出的最终版报告可为未来人类免于受放射物物质有害影响形成参考指标。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致函IAEA,询问特别工作组近日最后一次评估工作的结论, 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覆。
核电站事故废水的排放确实充满争议,中国也并不是唯一的反对者。包括日本本国的渔民、绿色和平组织、海洋生态学界仍反对福岛核电站的排海计划,他们对废水排海产生的后果充满疑虑。在克罗夫切克看来,这与东电当年第一时间处理危机的缓慢速度也有关系,但作为物理学者,他想提醒世人的是,福岛核事故后的放射性危机处理,还有三、四十年的路要走,要避免下一次的地震引发可能更严重的核能相关危机。那1000多桶的处理水放在海边不能不管,而在所有选项中,在他看来,排海已是「最不坏的选择」。
结论:
根据上述查核结果,中国批评、抵制对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是核事故处理过程中国际争议中的一部分。 然而,中国社交媒体上所传处理水有「巨大危害」等言论,是错误信息,外交部对日本的处置方案「没有充分论证」、「单方面决定」的指控,也与事实不符。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是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的新单位。我们本于新闻专业,提供正确的查核报告及深度报道,期待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
[2023/7/5 勘误更新]
本文于6月23日刊出报道写道:……氚是氢的同位素,化学式为T或3H,中子数比氢多一个,又称为重氢。
但经读者指出错误,正确信息应为:……氚是氢的同位素,化学式为T或3H,中子数比氢多「二个」,又称为超重氢。
谨此发出勘误启示,向读者致歉,并且将错误内文一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