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缺乏證據
一分鐘完讀:
1月3日至4日,菲律賓和美國海軍在南海爭議海域舉行聯合軍事行動,此舉被中國外交部稱為「以炫耀武力為目的的軍事挑釁活動」。
1月5日,中央電視台旗下的新媒體「玉淵譚天」在微博發文,表示「獨家獲取消息」,菲律賓「示強不果」,此次軍事行動的規模比宣稱的要小。並且稱美國海軍只實際派出一艘艦艇,此前公告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CVN-70)等並沒有到場。
經核查,「玉淵譚天」的這些說法缺乏證據。美國和菲律賓官方發布的聲明和影像資料表示,美軍派出了計劃中提到幾艘軍艦,美軍也公布了官方視頻顯示「卡爾·文森」號參加軍事行動的影片。而「玉淵譚天」提供的「獨家消息」,則沒有證據支持,其文中引述的「CNN菲律賓台記者」的所描述的情況,也與CNN菲律賓台的公開報道相矛盾。
深度分析:
美國、菲律賓此次軍事行動行動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菲律賓和美國將其描述為「海上合作行動(maritime cooperative activity)」,中國官方媒體稱之為「聯合巡航」,也有不少國際媒體則將這次行動直接稱為「軍事演習(drill)」。
「玉淵譚天」1月5日發布在 新浪微博、網易等平台的文章表示,其獲得獨家消息,稱菲律賓「態度變了」,這次行動的規模變小,並且美國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沒有到場。但該文並未提及任何消息源,也未發布有關此次行動的任何圖片、視頻,只是用文字描述了這次「聯合巡航」的規模:
「菲軍之前放話稱,參與這次任務的除了四艘菲軍艦外,還有美軍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CVN-70)、一艘巡洋艦和兩艘導彈驅逐艦。
然而,實際參與的除了三艘菲艦艇外,美軍到場的只有一艘「斯特雷特」號驅逐艦(DDG-104),且在距菲艦有一定距離的範圍伴航。」
該媒體當天晚些發布在 央視網的同題文章則在先前版本的基礎上有所更新,稱這個「獨家消息」來自「CNN菲律賓台的隨軍記者」的描述。

然而, 「玉淵潭天」的說法並不正確。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找到,在行動的前一天,美國印太司令部發布 新聞稿,明確指出美國四艘軍艦準備參與這次行動,除了斯特雷特號以外,還有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CVN-70)、基德號(USS Kidd,DDG-100)和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 CG-59)。
新聞稿還列出了參與此次行動的三艘菲律賓艦艇,包括葛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BRP Gregorio del Pilar,PS-15)、拉蒙·阿爾卡拉斯號(BRP Ramon Alcaraz,PS-16) 和南達沃號登陸平台船塢(BRP Davao del Sur,LD-602)。
並且,菲律賓武裝部隊在臉書上 發布了據稱是行動當天的幾段視頻,其中一段顯示了一架菲律賓直升機在卡爾·文森號上降落,在畫面右側的控制塔上正寫著「卡爾·文森」號的船體編號70。

一位美國太平洋艦隊公共事務官員回覆 AFCL,美國國防部的防衛視覺信息發布網站公布了這次行動中 美國和菲律賓將領在卡爾文森號上的合影。美國軍方媒體《 防務新聞》也發布了據稱是這次行動的畫面,分別是從艦艇上和公眾拍攝,畫面中「卡爾·文森」號在海面上航行。然而,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並無法核實這些影像資料的準確拍攝地點。
對於「玉淵譚天」發布於央視網的文章中提及的「CNN菲律賓台記者」的描述,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檢索了CNN菲律賓台(CNN Phillippines)對此次行動的報道,確實發現了該台3日發布的報道中,只提到了一艘美國軍艦在當天出現,但該報道還明確提到,這次行動將於3-4日進行兩天,美國將派出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4艘艦艇。行動結束後的,CNN菲律賓台也發布了 這次行動的視頻,其中包括「卡爾·文森」號的畫面。
因此,「玉淵譚天」在5日行動結束之後發文稱「美國航母沒到場」之說來源於CNN菲律賓台的說法,也沒有依據。

自去年以來, 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爆發一系列衝突事件。菲律賓和美國於去年11月首次聯合開展巡邏行動,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
對於1月初進行的美菲第二次聯合軍事行動,中國 態度強硬,稱之為「以炫耀武力為目的的軍事挑釁活動」,在行動前後,解放軍南部戰區在該爭議海域中進行了對等的「 例行巡航」,有護衛艦、驅逐艦跟隨美、菲艦艇。然而,無論是中國官方的公告,還是官媒「玉淵譚天」的文章,都未能提供美國「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等未參加此次行動的證據。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X、臉書、IG開張了,歡迎讀者追蹤、分享、轉發。X這邊請進:中文 @asiafactcheckcn;英文: @AFCL_eng、 FB在這裡、 IG也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