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晤無功而還 北京隨即審議「港版國安法」

0:00 / 0:00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夏威夷進行閉門會面,被外界形容是美方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但兩人會面超過6小時,沒有實質成果。兩個小時後,中國官方隨即宣布,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港版國安法」,並將早前人大通過的決定條文修改字眼,將「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改為「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有學者認為,中方以「借外來打內」這個手段去打壓民眾。(黃樂濤/高鋒 報道)

在楊潔篪及蓬佩奧會面後,《新華社》隨即表示,人大常委會周四(18日)審議「港版國安法」。報道指,草案對防範制止和懲治在香港發生的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4類犯罪行為的具體構成及刑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教授林和立認為,其實中國一早已下定決心實施「港版國安法」,楊潔篪與蓬佩奧會面後沒有成果,北京當局即表示開始審議這個法案,是因為不想再受其他國家的批評,認為立法時間愈快愈好,避免日後有太多的變數。

林和立說:我認為北京決定快刀斬亂麻,因為他(中央)由頭到尾都是想盡快解決這件事,因為他既然不再讓步,不如快些推行,對北京可能還有利,因為習近平覺得「港版國安法」對於北京管治香港,有重大的意義,所以快好過遲,因為他需要確保對香港的全面控制。

值得留意的是,「港版國安法」其中一項犯罪行為由原先是針對「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活動」,在這次《新華社》的報道,寫成「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周四對本台表示,中央將條文的字眼由「干預」改成「勾結」,即表示以前中央只是針對境外勢力,但現時已變成主要針對境內的人員及機構。

劉銳紹說:即是以前的條文來說,是防止外國在香港搞破壞活動,針對的實質是空泛的,你一個中國的法律怎樣去制裁外國人呢?他(中央)是借外來打內,借外邊所謂境外勢力,實際上來打內部,現在的條文已修改了,就說針對勾結境外勢力的人,這些人既可以在香港亦可以在國內,既可以在黨外,亦可以在黨內。

至於楊潔篪及蓬佩奧會面後,中方就立即審議「港版國安法」,劉銳紹則認為,這次中美談判並沒有破裂,反而是有建設性的,認為雙方在會面中,都各自得到好處。

劉銳紹說: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是談判破裂,絕對不是這樣的情況,當美國在香港問題發聲的時候,中國只需要在中美貿易談判上,不斷給予美國好處,你看到跟著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就暫時放緩,然後在中國經貿談判上取得利益,然後下一次才會再打「香港牌」,雙方關係是不會破裂,北京就會在所謂美國的干預少了之下,馬上就加速,將「港版國安法」急忙推出來。

楊潔篪及蓬佩奧會面後美國國務院就發布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蓬佩奧在會上強調了美國的利益, 與及在兩國商業、安全、外交上,需要「全面互惠交易」(fully-reciprocal dealings)。蓬佩奧也強調,兩國在對抗新冠疫情時,需要完全透明地分享訊息。

至於《新華社》就報道,楊潔篪應約與蓬佩奧在夏威夷舉行建設性對話,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問題,充分闡明各自立場,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同意採取行動,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並同意將繼續保持接觸和溝通。

在同一時間,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標題就是「香港背靠祖國,無懼任何威脅」。評論說,美國制裁香港,目的是要壓制中國。香港取得今日之矚目成就,靠的是幾代香港市民的辛苦打拼,靠的是祖國的強大支持,從來不是任何外國恩賜的。

另外,中美兩國高層會面除了討論香港問題外,亦討論到台灣、新疆等問題。楊潔篪亦表明立場,強調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表示,中方這次與美方會面,一再強調中方的立場,不希望日後中美雙方以致周邊國家出現一些局勢誤判的情況。

許楨說:向對方的國務院負責人,即美國外交事務的最高負責人說清楚,所以避免之後無論有碰撞又好、還是希望緩和局勢也好,不希望有任何的誤判,這個是中國或周邊的內部事務,有一些美國國務院內主理東北亞的事務,尤其是朝鮮事務的官員、高級的官員亦有隨行,所以關於東北亞,尤其南北韓的問題,應該亦花了相當的篇幅。

許楨表示,中方希望透過這次與美國的談判,消除與美國的分歧,重新推動兩國的建設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