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行動"議題惹火,支持和反對兩派常隔空罵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近日向學界提出忠告後,即遭受口誅筆伐,不斷挨轟。對於作為教育系統的領軍人,應否介入爭議中的敏感政治話題,社會有不同的意見。(劉雲報道)
包括學者及神職人員的三位人士,揚言若2017年特首普選含有篩選成份,便會發動民眾佔領香港主要金融中心"中環"。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周三,突然公開向辦學團體、教職人員及家長提出忠告,學生和老師參與佔中行動,可能會惹上官非,前途會受損。
就讀中四的蕭俊鴻認為吳克儉的講話是多此一舉。
蕭俊鴻: 吳克儉不是咁得掂,這點大家都知道。我自己都覺得,吳克儉真的不太掂。
他口中指吳克儉未夠水平,是因為學生早已知道"佔中"是違法的行為。他說,學生除透過傳媒報道外,通識課老師在課堂上亦有講,即使"佔中"運動的發起人亦早已說明,不鼓勵未成年的學生參與,所以,他覺得吳克儉的話多餘。蕭俊鴻更指,吳克儉的講話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蕭俊鴻: 我覺得吳克儉比較低手,其實,大家(學生)都知道,中學生當然是反叛點,這樣講甚至會有反效果;再者,他有身份不應該這樣招人話柄。
他 說,學校及家教會一直未有就"佔中"的事向學生發出任何通告或講話,但是,同學間的確有討論,雖然彼此意見不一,但是,未見有主流贊成參與"佔中"的意見 出現。他個人亦沒有意向參與甚至圍觀"佔中",因為他覺得這場運動針對的對象應是政府,而不應藉癱瘓經濟為手段。對於,教育局卻刻意地向老師作出飯碗不保 的警告,蕭俊鴻坦言覺得"有點白色恐怖"的味道,更擔心這做法日後可能會蔓延到學生,學生會容易被校方懲處。
教育局事後發表聲明為吳克儉開脫,教育局指吳克儉的言論,目的是提醒學界參加違法活動可能帶來的後果,出於善意而非向師生恐嚇。
同 一日,反對佔中行動的團體"幫港出聲",亦發出與吳克儉相若的言論。該會成員兼大律師的馬恩國解釋,教師有責任照顧未成年學生,若老師明知學生參與卻不阻 止,可能會因"疏忽"或"故意傷害"被控,學校與老師都要承受民事索償。他又說,據教育條例,老師極可能因此失去教師資格。
在香港一所名校教書的鄧老師承認,吳的講話令他多了考慮。不願意錄音的鄧老師說,他縱使不認同吳克儉的講話,但老師聽罷該番話的確多了考慮,因為學校可能真的會取消合約,影響教書資格。
鄧老師說,吳克儉在1年前也有就"佔中"的議題跟全港老師表達過其意見,當時,他覺得吳的意見較中立,引用教學則例及專業操守作為老師的依據而已。但是,1年後吳克儉的轉軚,鄧老師相信吳的態度改變,跟政治形勢有關,並深信"現時教育局內部的意志緊貼中央的聲音"。
不過,教化學的鄧老師仍認為,吳克儉的講話是在"不適當的時候做了不適當的事",因為學生會感到冒犯之餘,更把責任推到家長及老師身上。
雖 然鄧老師不是教通識課,課餘時,他也會應學生主動的要求,參與討論"佔中"議題。討論過程中,他未察覺學生有強烈參與意欲,不過,學生卻希望能夠圍觀,因 為學生深信親身經歷比理論更重要。另方面,老師間亦有就學生應否參與"佔中"曾討論,他發現,老一輩的老師都是反對學生參與,年青的老師則認為,主動權應 交由學生及其家長自行決定,老師的角色只是講箇中的後果,不能左右。
今年3月,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不少學生及家長都自覺地往立法院外參與 靜坐,以示支持學生們的抗議活動。立法院外,更有老師把課堂移到現場,即席講學。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酉潭便是其中一人。他指,由於自己的教 學跟公民社會有關,兼過去經常把課堂移到其他地方上課,以便更多學生可參與其中,故當時把課堂移到立法院外。李酉潭說,做法並無不妥,因為課堂轉位前,他 先進行民主程序,讓由學生在清楚明白事件的情況下,交由學生們表決,自行決定。
李酉潭說,參與公民運動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即使罷課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不過,他承認,他不會鼓勵中學生或以下參與,因為他們仍未成年,然而,若學生跟其家長商議後決定參與,責任便應該由他們自己承擔,老師無可能承擔所有人的責任。
對於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警告師生不要參與,李酉潭不感驚訝。
李酉潭: 當然不認同吳所講的,但是,他講我也不會感到驚訝或奇怪,因為他必然是這樣做,因為是政治體制造成的,因為他負責對象是特首,而特首負責的對象不是全體香港市民。
他三番四次表示,香港的官員是向特首問責,而特首效忠的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香港人,因為香港政府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他更指,吳克儉培養的學生是順民。
李酉潭: 他(吳克儉)對學生負責任是沒有錯,但是,他要學生做順民,服從中共一國两制的順民,他就不是要培養公民。
李酉潭表示,沒有一個人可以預知意外,人亦不應因為所謂的意外而什麼也不做。他說,學生自決移往立法院外上堂前一晚,他自己便在晚上到現場視察,以便評估現場的情況。至於,保護學生的責任,他認為是警察。
李酉潭: 學生和平示威若出問題,是政府負責任,警察要負責。
吳克儉自發表該番言論後,教育界有熱烈迴響,即使教育局、保安局局長等,事後不斷為吳克儉的講話作出澄清或補充,指吳的說話是"提醒"。但是,仍未能平息教協的不滿,會長馮偉華更說,吳克儉講話後,教協收到老師會員投訴。
馮偉華: 這直接影響到老師自己本身作為公民的參與自由,所以,老師其實不滿,有些甚至憤怒,而不是因為他的言論而害怕。
馮偉華說,教學則例及專業操守已很足夠,香港的老師對自己的專業操守一直非常謹慎對待,故對於吳克儉突然發表的講話,事前又有'幫港出聲'發表同類內容,令他質疑這是一場大合奏。
馮偉華: 他似乎是配合政府主要的調子,動機一定是威嚇老師,因為我們一直強調老師好清楚自己的專業角色,根本毋須他提醒。他現在的做法似乎是多此一舉,但是,亦別有用心希望透過這些高調的講法來阻嚇老師參與。
教育學院講師兼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承認,老師一旦參與"佔中"而又被法庭定罪後,他們的教師牌照有可能有問題。一般而言,老師若涉及的刑事罪行輕微,執照可能會不受影響。
莊耀洸: 政府現時放大了這政治事件,因而即使是輕微罪行如阻街或參與沒申請的集會,會否有可能這輕微的罪行都不許獲得牌照,當不了老師呢?當然這可能性是有的。
莊耀洸更認為吳的講話有政治目的。
莊耀洸: 我認為吳有政治目的,他最後會否這樣做,屆時才知,但是,起碼最重要是阻嚇了不使那麼多人去參加及圍觀。
他強調,老師若因參與"佔中"而被法院定罪,兼且判處重刑,老師可就裁決提出司法覆核,因為香港事實上有些老師是有案底。但是,法院判處的刑罰較輕,老師仍可執教。不過,他提醒老師屆時需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一場官司既耗時又耗資。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