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後,在接近十四年間,香港由政制以致出入境自由都接二連三發生不少爭議性的事件。究竟王丹今次突然不獲中央批准來港的決定,是否再次顯示,中國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 管治模式是否已名存實亡?今天請來研究香港政治的科大副教授成名,跟各位聽眾分析他的看法。
問:香港政府拒絶前學運領袖王丹來港出席他的悼念活動,你對這決定造成的影響會是什麼?
答:根據有跟香港政府接觸的支聯會的朋友所言,香港特區政府數名高層在作出拒絶前,其實都表示樂觀會認為王丹可以成行,亦盡力助王丹來港。此外,王丹亦特別作出四個保證,特別強調不會接觸記者及在港停一晚等。所以,根據這些背景下,很多人都以為他可以來港,但是,現在卻突然間不可以,特區政府亦沒有作出任何解釋,所以,引致的影響很簡單就是令人有很強烈的感覺,似乎是中央政府以大石砸死蟹的形式來阻止特區政府這樣做,阻止特區政府批准王丹來香港。
問:這決定會否對香港是否仍存在「一國两制」的管治都會造成很大的考驗呢?
答:其實,「一國两制」面對的考驗已經不是始自今次事件,只不過,今次事件是一樁很明顯的事,因為王丹是當年八九六四事件中一名領袖人物,雖然,他由那時迄至今天,仍只不過是一名書生,一名平民,但這次來奔喪也不許時,這表面上會給人一種感覺是,我們在文件上享有高度自治,但是,實質上這高度自治卻可隨時,被北京以一個幕後相當赤裸的方式剝奪!
但是,今次某程度而言卻不是唯一的一件事,我們民主政改被不斷的推延,又或北京不斷在《基本法》內加上原本沒有的條件,所以,你可以說是較今次更加赤裸。今次只不過是,大家都覺得讓王丹來實無傷大雅,可是,仍然不准,這引起的哄動實是較預期中大很多。
問:中央在是次事件中,是否很清晰地展露於香港人前謂,香港只能是一個經濟主導的城市,其他的自由如出入境自由或選舉權都一定要聽命於中央?
答:我同意這講法,因為如我早前曾說,王丹已作出四個保證,他來香港不是要搞事或令北京尷尬,為一個差不多八十歲的老人奔喪也不獲准,這不獨予人一種不近人情外,又目睹一國两制的脆弱性,如果香港人不是對一國两制,高度自治珍而重之,並且願意挺身捍衛,否則就不會有人為他們自己捍衛。我想,今次事件是更赤裸曝露。
當香港的經濟與中國越來越融為一體時,當中國越來越有這感覺,它是可以透過經濟來操控香港時,它就更加肆無忌憚會做出一些妨礙一國两制,高度自治的事。
問:王丹不准入境的事,對中國及香港在國際大舞台上的形象又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答:我覺得外國的政府越來越清楚,當香港回歸後,香港的經濟越來越跟中國融合時,香港爭取高度自治的本錢就逾來逾減少了。今次這事只不過是又多一個例子證明,這些思維是正確的。大家都應該知道,今次有可能處理這事之一的官員,就是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他在過去數周做了很多公關,與香港的傳媒見面,就王丹來港一事更謂香港特區政府會全權處理,孰料現在又不許,所以,這會令人感覺到王光亞代表整個中央政府,每處理一些跟六四有關的事時,仍然是絶對保守,也不顧一國两制的承諾。所以,無論對香港人或外國政府都只不過是,為近期劉曉波事件、毒奶粉事件之後,會感覺到今次又多一次註腳,證明現時整個中央,中共政府瀰漫著政治相當保守的主意。
問:這又會否窒礙港人信任中央官員?
答:這絶對是。不獨是香港人對中央的信任會因此減少,隨著劉曉波及毒奶粉事件,早期的民調已顯示了。這亦障礙了外國人或外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信任,甚至會覺得縱使中國經濟如何強大,也不代表是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個真正的大國不能長期漠視人類的基本價值及人權,長期漠視是會令他們口服心不服,亦會製造很多中國堀起面對的阻礙,因為它若給予人的一種感覺就是那麼鄙視人權時,這樣便很容易及自然地埋下很多衝突的種子。
問:鄧小平當年想出一國两制的管治方法,目標其實是台灣,今天這結果會否讓中國與台灣的結合,推行一國两制,更是困難重重?
答:我覺得很大的窒礙又不一定會有,因為台灣人過去一段很長的日子基本上已是懷疑及可以說已是否定一國两制,因為台灣人享有高度的民主與自由,它根本不需要與一個在上述两方面極為保守或倒退的國家結連,而中央亦已目睹這點。所以,在過去數年間,中央不再硬銷而是用經濟牌,希望用經濟來誘導人民回心轉意。因此,他們的信心不會因為這件事而破損因為他們本來的信心已是很低。問題是,台灣人會否因為經濟牌而動心,願意跟中國結合,我相信這方面台灣人是有很多憂慮。
問:香港人往後可以怎做來捍衛一國两制呢?
答:我想香港人,不同的團體、界別以致個人都要問自己究竟自己想要過一個怎麼樣的生活,是否純粹關注經濟,自己的「飯碗」,或是要過一個有尊嚴、人權、自由、平等、沒有貪污、互相尊重及有人性的生活呢?倘是後者時,基本上每人都應該在自己的範圍內,就《基本法》已賦予我們的人權及自由來發聲,表示支持。否則,我們只是上述那些較為人性化的制度及權利,只會溫水煮蛙式侵食。
問:中央政府又是否需要自我檢討?
答:我相信絶對是,坦白現時香港人對特區政府有很多不滿,很多香港人有外國護照,他們仍留在香港都是因為他們在比較香港跟外國能夠給予他們的經濟機會,但是,香港及中國的經濟無可能長期高速增長,尤其是中國內地現時也有很多經濟隱憂包括極高的樓價,背後可能埋藏一個泡沫,如果中國的經濟遭遇一個持續的困擾或低迷,進而打擊香港的經濟,難保香港再次出現移民潮,這會進一步影響香港長遠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政府一直箝制香港的民主發展,令香港特區政府做很多政策比較上是短視,亦會隨著民意而搖風擺柳,無一個長遠的規劃。我們在最近很多社會經濟指標方面都較以往跟我們平起平坐的對手──新加坡,都出現越來越落後,甚至被拋離。我們目睹無論在自由、人權、出入境自由、社會的經濟及發展等,你可以說我們是士氣低落,甚至是被比下去。
我相信中央要問自己,它是否想見到香港往下持著的滑下去呢?若非如是,它可能是需要把固有的思維打破,讓香港享有真正的高度自治,給香港真正的民主,讓我們可以徹底處理自己發展的問題,有更高瞻遠矚的規劃及落實,繼而能香港可以成為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家,對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支聯會、香港民主黨及教協等團體將於本周五及周六,為司徒華進行安息禮拜。據悉,雖然,王丹不能來港出席,但是,大會不會為此而安排視象會議,但考慮會安排一張空椅留給他。另外,據悉香港政府官員包括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及特首曾蔭權亦可能前來悼念,而駐港的外國領事亦都會紛紛自行或派員出席,送別這名為香港及中國民主貢獻一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