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博物館】憂國安法下清洗史實改網上「開館」 策展人長平:「數碼化」續抗爭

2021.08.04
【64博物館】憂國安法下清洗史實改網上「開館」 策展人長平:「數碼化」續抗爭 香港支聯會周三(4日)宣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眾籌而成的網上「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正式開館。
粵語組製圖

香港支聯會周三(4日)宣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眾籌而成的網上「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正式開館。總策展人為親歷八九的中國記者長平,他接受本台專訪稱,香港在《港區國安法》的嚴峻政治環境下,真實歷史恐會被逐步銷毀,「數碼化」是另類抗爭方式去承傳史實,又稱已就資金和網站保安作整全考慮,確保記憶不被清洗。

網上「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共分6個展館,分別為時間館、空間館、人物館、香港館、媒體館和文藝館,收錄各種參考文獻及媒體報道,記錄1989年六四事件和之後發生過的重要歷史時刻和內容。博物館籌建運作來自支聯會於去年6月至8月的眾籌,共籌得大約167.5萬港元。

hk-june4 (3).jpg
特設「香港館」詳述香港人聲援「六四」的歷史。(「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網站截圖)

長平:「數碼化」有效保存實史

身在德國的總策展人長平,藉遠洋電話向本台稱,因應香港在《港區國安法》下政治打壓劇烈,支聯會已於7月10日遣散所有職員,而常委由20多人減至7人,包括在囚中的正、副主席李卓人和何俊仁,和還押中的副主席鄒幸彤,因此已無法如常運作博物館,所以網上博物館自開館日起,脫離香港支聯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

作為「六四」見證者,長平主力負責全球建立策展、檔案及技術團隊。他稱,香港實體「六四紀念館」現仍被迫關閉,坦言憂慮當中收藏逾30年的文物和歷史實物會被銷毀,故認為在現今網絡時代,「數碼化」暫為最有效「抗爭」方式去保存實史之餘,亦可廣泛流傳,至於實體紀念館要待過一段時間再考慮重新開放安排。

hk-june4 (1).jpg
資深中國記者、作者長平為「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RFA視訊訪問截圖)

長平說:希望通過這項目告訴人們,當年槍聲響過後,所有活着、出生的人都是「六四」屠殺倖存者。回望過去30年,「六四」發生至今,決定了今天中國在世界的格局。不只是呈現歷史,亦展示今天的狀態。

設「學術委員會」建可信學術基礎

長平稱,博物館的內容較以往更全面,以「六四」為主線,再延伸呈現中共政權下的威權統治,和對世界爭取民主自由的影響,翻譯多種語言版本。另設「學術委員會」,邀約有關專家學者加入,包括日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阿古智子(AKO Tomoko)、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學者白夏(Jean-Philippe Béja)等,協助史料收集和研究,建立可信的學術基礎。

他續稱,網上博物館內容會持續更新,除了收集全球各地「六四」見證者,包括當時抗爭者、學者等不同階層的資料,亦包括文物、檔案、影像、口述歷史等,同時連結世界各地學術機構關於「六四」研究的檔案庫,以及包含1989年社運如何推進全球民主運動。香港近年政局變化亦是「六四」延伸,亦會包含在內。

已有全盤準備防攻擊

去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曾撰文指,支聯會籌辦「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是想搶奪歷史話語權,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為保所有參與者安全,長平稱「已有全盤準備」。

他說,目前館博物策展及製作團隊要隱姓埋名,「只能以一支神秘的影子團隊存在」,亦有全球義工配合,整體運作暢順,惟部分資深學者因憂慮法律風險而中途退出。他又透露,所有捐款者資料已在開館後全數銷毀,而博物館的伺服器和眾籌戶口均在海外,以防遭網絡攻擊和資金被凍結。

市民:可更安全、多角度了解歷史

對於「六四博物館」以新方式呈現,多位香港市民受訪時表示歡迎,其中市民何先生認為「六四」在港已成敏感詞,網上博物館可讓公眾更安全、多角度了解歷史。

何先生說:歷史是在這裡,但有些人想改變那歷史。(說「六四」)可能違法,又不批准六四晚會,以前支聯會年年都有。政權已鎮壓(當年的)學生,改變那代人對這事件在普世價值的看法。

原本由支聯會成立的「六四紀念館」,自2012年起屢經波折,包括遭業主立案法團指違反合約用途而一度停運,又曾多次遭建制團體騷擾。2021年6月,食環署指場地未有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支聯會決定暫時關閉「六四紀念館」,直至另行通知。

記者:李智智、鄭日堯 責編:羅燕雲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