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一) 學者指「派糖」再多難解民怨

0:00 / 0:00

在香港,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周三(16日)出爐,但在反修例的氛圍下,特首林鄭月娥破例表示,今年官員毋須再就《施政報告》守口如瓶,相反更建議可率先公布惠民新措施。有學者分析指出,此舉反映林鄭月娥並無信心面對公眾,並希望「試水溫」。不過示威者關注的是政治制度問題,即使「派糖」措施再多,亦難解現今社會困局。(文海欣 報道)

持續4個多月的反修例示威活動,令社會上充斥對政權、警權等不滿、不信任的聲音,加上過往不少市民都面對房屋供應不足等民生問題,民怨可謂一觸即發。而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將於周三(16日)公布,各界均關注今次施政報告會否推出多項惠民措施,助紓緩社會對立的困局。

林鄭月娥上周五(11日)於社交網站發文,打破往時《施政報告》要做好保密功夫,即報告未公開前,官員要對報告內容守口如瓶的傳統。她表示今年考慮到「情況特殊」,眾局長可以率先公布惠民新措施。而現時已經公布的措施有,動用105億元幫助舊樓業主維修樓宇、電梯、加強消防設備及天水圍天秀路公園旁的臨時街市,最快於出年年尾完工啟用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五亦有見記者,表示政府將提出新計劃,擬為中小企借貸作九成擔保,讓中小企有需要時可更易向銀行借錢,紓緩目前經濟不景下的周轉困難。另外早於8月,他亦宣布預計約191億元的「派糖」措施,政府將豁免27類政府收費,為期十二個月。當中包括食環署轄下的公眾街市、政府產業署出租的食肆及零售商店等,將獲50%的租金豁免,為期六個月。另外幼稚園、中小學生每人有2,500元開學津貼,全港電力住宅用戶一次性獲2,000元電費補貼等等。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對本台分析指出,林鄭月娥讓局長可以率先透露施政報告內容,反映她並無信心面對公眾,希望眾局長能分擔責任,另外亦能試探公眾反應。鍾劍華續指,單靠「派糖」等措施難以解決現今社會問題,現時上街抗爭的大多是專業人士,並非生活於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過去數月,他們凝固了很多對政府的看法,政府的反應及警方的行為亦積下了很多新的仇怨,鍾劍華認為現在的問題需要以政治解決,若政府愈是拖延,只會積存更多死結,政府應該針對性對民間訴求作出回應,例如獨立調查警方濫權問題。

鍾劍華說:政府一直以為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買樓,年輕人就會順氣,不會這麼多抗爭。但事實上,4年以來證明並非這樣。所以我會認為單靠在施政報告作出一些承諾,做好一些事情,甚至不知道會否派錢,單做這些大家會受落,但並不代表會對過去幾個月積下的死結,對警隊、政府的不滿,會因此而疏解。

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HKCC)講師陳偉強則對本台稱,他同樣認為林鄭月娥這個舉動是希望「試水溫」,當官員放風聲後,即使民意有強烈反彈,亦能在《施政報告》作出修改。他續指現時示威者關注的是政治制度及民生鬱結問題,即使《施政報告》「派糖」數量多,亦難以舒緩社會緊張局勢。陳偉強提出,報告著力青年的社會流動性等問題,或能舒緩社會現今局勢。

陳偉強說:我想壓抑樓價方面,因為如果現在建屋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年青人(社會階梯)流動性方面要思考,用甚麼方式讓年青人晉身中產,他們都要考慮。另一個重要問題當然是如何振興經濟,現在零售業、服務行業已經去到嚴峻局面,她如何扶持這些受這二、三個月以來的困局所影響的行業,她亦要思考。

而早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則在網誌透露,是次《施政報告》將致力處理深層次社會問題,並以改善民生為主軸,推動香港繼續向前。

由於香港今年政局動盪,7月1日回歸紀念日發生佔領立法會大樓事件,政壇曾傳出今年施政報告會改用視頻發布。但林鄭月娥日前在其臉書半開玩笑地說:「希望能夠順利入到立法會大樓啦。」似乎林鄭最終還是決定依循慣例前往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體現行政向立法「負責」的原則。

香港的行政立法關係,其實也有一番波折。《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一原本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律,對立法機關負責」,可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政制小組就「負責」問題表決後認為,「行政機關只要定期向立法機關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機關成員的質詢,以及執行立法機關已經通過並生效的法案就算是『負責』了」。

有別於過往做法,今年發表施政報告後,不會有電視及電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