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聯同民建聯主席陳克勤、立法會進出口界議員黃英豪等,周一(22日)到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拜訪剛履新的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明報》引述黃英豪表示,崔建春稱會全力支持本港工商界及民間前往東盟交流,又謂非洲發展十分重要,鼓勵到當地考察。
公開資料顯示,崔建春是工商管理碩士, 2011年轉往外交系統前,屬技術官僚,曾在中國核工業集團任職,其後先後出任中國駐科威特、圭亞那及尼日利亞大使,上月底發表《中尼友誼之樹常青》的離任署名文章後轉職香港。
報道稱,黃英豪提及一直推動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例如東盟10國加強聯繫,惟特區政府駐外經貿辦覆蓋有限,他提出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協助,包括為本港工商界牽線;崔建春則回應,如香港民間組團前往東盟考察將全力支持,並鼓勵民間赴當地考察,公署亦可協助。
非洲中國勞工數目驟降
不過,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部署的「一帶一路」倡議規模正在縮減,致使赴非洲的中國勞工數目驟降,《美國之音》(VOA)上月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在非洲的中國勞工總數為26萬3696人,達到高峰,到了2022年僅剩8萬8371人;有研究歸因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但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研究員陳雲南(Yunnan Chen)說:「自2022年以來,一些建設可能已經重啟,惟中國資助的項目數量多年來一直在下降,過去幾年對新項目潑了冷水。」
報道又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指出,原本前進非洲大興土木的中國建造業,2015年於當地獲得的營收達到高峰,其後逐年遞減,至2021年降至370億美元,較2020年還減少3%。
中國大撒幣推動「一帶一路」,但經常被批評未能幫助非洲創造就業機會,或提升當地人技能,即使僱用大批當地員工,也大多是基層打雜,高級職位常留給中國人。
《法廣》引述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北京當局任命駐港特派員是要配合中國治港政策和香港現階段的對外需要,崔建春出任特派員是因為北京現時需要團結亞洲,而香港則要吸取中東和「一帶一路」資金。
他說,北京日益發現,區內國家在美國影響下,即使有「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和亞洲國家只是在經濟上扣緊,軍事等其他範疇則靠向美國;另外,亞洲國家亦對中國的強大感到憂慮,傾向保護本國利益,所以要加強團結區內國家,崔建春在亞非拉的「一帶一路」國家的經驗對此可作對應。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