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早前獨家報道,香港機管局推出「人臉辨識」登機閘口前一天,修改相關私隱條款,令乘客資料能送到第三方供應商,當時局方拒絕透露供應商身份。記者其後三次追問,局方才回應供應商為日本電氣(NEC),並稱未收到政府要求轉交個人資料。(文海欣 報道)
香港機場管理局在1月新增「人臉辨識」登機閘口,不過本台上月獨家 發現,局方在推新措施前一天,修改相關私隱條款,令可識別乘客身份的資料能送到第三方供應商。當時本台記者向局方查詢供應商的身份,惟局方拒絕透露,亦未有披露有沒有向港府分享資料。
報道刊出後 才披露供應商為「日本電氣」
報道刊出後,機管局終於披露,機場的「自助登機閘口」由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負責。但仍未有披露該公司有沒有向港府及執法部門披露旅客資料,以及涉及支出多少。局方僅指個人資料是儲存在香港國際機場内指定的伺服器上,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需經過既定程序,方可進入,過程會被紀錄。
「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八四年,母公司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根據報道,「NEC」屬目前全球人臉辨識技術龍頭,原定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亦會採用「NEC」技術,其人臉辨識技術在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執行的2018年臉部辨識基準測試中達到了最高的比對精度。
本台引用《公開資料守則》 終透露未有分享資料予港府
之後記者再追問,日本電氣香港是否曾經過既定程序接受乘客資料,是否唯一可接觸乘客資料的第三方供應商,以及至今有沒有向港府分享資料?機管局回覆本台:「我們早前回覆的內容已回應 閣下所提出的問題。」局方仍避開問題。
最終本台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局方才回覆指,兩款閘口運作至今,並未收到政府或執法機構要求轉交任何相關個人資料。另外稱「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是唯一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除了在進行閘口系統的必要維護工作外,該公司亦沒有接觸過任何相關的個人資料。
不過,局方終以商業敏感資料為由,未有提供閘口相關成本,只說明相關費用由機管局內部資金支付。

袁海文批局方沒有打算建立公眾信心
就機管局以商業敏感資料為由不願提供閘口相關資金,民主黨司庫袁海文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難以理解相關問題有多敏感,批評機管局「劑牙膏式」回應並不理想,認為局方應進一步解釋,讓公眾知悉是最好。
袁海文說:沒有想過建立公眾信心,我認為透明度、開誠布公很重要,特別是涉及到可能公帑及公眾利益,那個處理絕對需要開放。坦白說如果沒有蠱惑的事、問題,怕甚麼公開及讓市民知道那個處理是如何?
港府在2019年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以來,尤其是去年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引發港人憂慮,近年移民人數有顯著上漲。而有關當局秘密蒐集出境港人資料的傳聞甚囂塵上,更令港人擔憂個人私隱受侵犯。另外,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2020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有指條文將賦權政府禁止某人離港,當時已引起社會關注出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