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為何大規模DQ後還要押後選舉?

0:00 / 0:00

在香港,繼12名參選人被取消參選資格(DQ)一日後,周五(31日),港府正式宣布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學者分析,當局展開大規模DQ的真實用意,或在於在真空期內褫奪現屆立法會泛民議員的議席。(文海欣 報道)

香港短短一周內先有港獨派學生被國安處人員拘捕,再到12名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參選人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然後港府周五(31日)正式宣布押後選舉一年。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周五對本台分析,港府在宣布押後選舉前一天大規模DQ參選人,是要發出兩個訊息:第一是北京政府當權派是走強硬路線;第二是「民主派35+」一定不能成事。成名指,林鄭月娥的民調評分創新低,過半市民反對並懼怕《國安法》,加上港府處理疫情不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央使出組合拳以堵塞一切可能的漏洞。

成名說:如果9月便進行選舉,即使DQ很多人,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建制派得票少。而另一個危險,就是如果泛民有Plan B、Plan C,若他們派出來的人沒有在公開場合說一些所謂抵觸《基本法》或國安法的言論時,你就很難再DQ他們。我猜想今次中央強硬派,是非常想重挫反對派陣營的反抗意識,亦是想堵塞所有可能發生的漏洞。

林鄭月娥周五傍晚見記者時解釋,押後立法會選舉的決定工作與選管會的工作是分開。另外,面對選舉押後,立法會將出現真空期,林鄭月娥指要提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不過她續發表個人意見,稱常理來說,最務實處理方法是把現任立法會議員續任一年。

現屆立法會議員中,有4名泛名議員早前報名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但被選舉主任指其不符擁護《基本法》和確保效忠港府條件,遭到DQ。

對於他們能否參選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又或在「真空期」繼續目前的議員職務,成名就認為,中央為阻止民主派在議會中實現35+,相信即使選舉將由零開始,已被DQ的人再報名參選,相信也不能「入閘」。他認為北京是要把其「眼中釘」的政治前途封殺。不過他又認為,以民主黨涂謹申為例,即使他曾訪問美國但未被DQ,相信是中央仍想維持民主派在議會內「花瓶」的角色。成名就認為,4名議員未能保留議席的機會相當高。若真如此,政府借機重啟政改的機會亦相當高。

成名說:我覺得他們保不住議席的機會相當高,因為如果保住,明顯就是政府自相矛盾。另外若發生你所說的重啟政改、千秋萬世通過那個「假普選」方案,我都覺得機會亦相當高。不過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否通過,真普選在北京當權者掌權下都無可能達到。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向本台表示,現時的泛民議員能否保留席位,「話事權」掌握在港府手上。他認為,選舉主任目前只是DQ今屆的提名參選資格,但無否定他們是現屆立法會議員。

鍾劍華說:這4個人的任期沒有被選舉主任DQ,但如果你說這是額外給予多一年任期,那麼這一年就要看特首是否作出政治決定、挑選甚麼人,這就是另一件事。那麼問題是你隨時可以延後選舉、但同時可以挑選一些人做這個臨時立法會。那造成的震撼可以很大。是否以後都可以不選,然後找一些烏合之眾組選議會,政府甚麼不可以呢?我相信到時民間的反彈會更大。

根據《基本法》,一些重要議案如政改要獲得通過,就須在立法會上取得全數議員三分之二,即最少47票贊成票,非建制派要守24席才能掌握否決權。若果泛民現時這4名議員不能留任,非建制派就僅餘下20席,代表未夠票否決重要議案。

不過林鄭月娥說,港府要依法辦理,若要令現任立法會議員不能再擔任,都要有法理基礎。但就未有再作具體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