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惠寧當國安顧問 鄭雁雄成國安公署署長

0:00 / 0:00

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實施後,相關的人事任命在周五(7月3日)曝光。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會兼任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廣東省委常委鄭雁雄則出任中央政府駐港國安公署署長。有學者分析,中央就《港區國安法》的人事任命,是把黨的意志及管治的模式,在香港全面落實;擔心日後香港再難以有街頭抗爭的空間。(劉少風 報道)

中國國務院周五(7月3日)宣布,依照《港區國安法》公布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任命,由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兼任。國務院同時公布,駐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人事任命,由鄭雁雄出任署長,李江舟、孫青野為副署長。

根據《港區國安法》相關規定,國安事務顧問會列席國安委會議,並就國家安全事務提供意見;公署除了監督指導特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亦會在三種情形下辦理危害國安案件,而公署人員執行職務時,不受香港特區管轄。該三種情況包括:「案件涉及外國或境外勢力介入的複雜情況,而香港管轄是有困難」;「出現特區政府無法有效執行《港區國安法》的嚴重情況」;又或者是「出現國家安全面臨重大現實威脅的時候」。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本台指,中央就《港區國安法》的人事任命,是把中國共產黨的意志、管治的模式,在香港全面落實。

劉銳紹說:他(駱惠寧)的職權包括給予指導的意見,而在中共的政治語境上,這個所謂指導實際上是指示,亦都是一個命令,你必須執行,現在駱惠寧就在香港的國安委扮演中共黨委書記的角色,就可以看到整個實際運作,已經不是「兩制」的運作。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分析,北京所任命的人選均具有「強硬的手腕」,體現了黨的領導。

呂秉權又指出,自香港疫情緩和後,北京對香港的管治方式急劇轉變、雷厲風行。他認為北京對《港區國安法》的人事安排並非最重要,而是反映當局已全面管治香港,預料日後難以再有街頭抗爭的空間。

呂秉權說:其實香港即使不管甚麼人上任也好,我認為不會再有甚麼街頭抗爭的空間,或者甚至一般的表達空間都會大大縮窄,大陸式的管治、洗腦、打壓,會像風雨一樣殺到香港,這不在於個別人士,而是這些人配合習近平的路線工作,他們只會做得比黨的要求更加盡。

出任中央政府駐港國安公署署長的鄭雁雄,是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1963年於汕頭市出生,今年將滿57歲,於2013年獲任命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之後曾出任廣東省委常務副秘書長、廣東省委秘書長,去年一月亦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常委。

鄭雁雄任職汕尾市市委書記期間,在2011年曾處理烏坎村土地糾紛事件,並指責村民向境外媒體表達訴求,將「烏坎村抗爭」定性為與「境外的某些機構、勢力和媒體」有關聯,當時他有一句名言,引發村民的強烈不滿。

鄭雁雄說:境外的媒體信得過,母豬也會上樹。

至於52歲的李江舟是安徽潛山縣人,曾任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局長、公安部駐香港中聯辦警務聯絡部部長,主理國內的反間諜工作及保護中共政權穩定。

資料顯示,2016年12月,李江舟擔任公安部駐香港中聯辦警務聯絡部部長,負責聯繫指導港警工作。分析指,李江舟出任此職位,顯示中共對香港「維穩滅獨」事務的高度重視,包括清剿自2016年旺角騷亂及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後崛起的「港獨」勢力;而李江舟上任公安部駐香港中聯辦警務聯絡部部長前,亦曾參與「銅鑼灣書店事件」的「危機處理」。

而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另一副署長孫青野,有傳來自國安系統,但身份神秘,公開資料不多。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中國國務院任命安排表示歡迎,並稱特區政府將與港區國安委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和國安公署合作,「各司其職,竭盡所能」。

港區人大常委譚耀宗回應指,有關任命合理,指李江舟在中聯辦工作多年,熟悉香港情況,過去與內地相關事件都會向他反映。至於鄭雁雄,譚耀宗直言不認識,但相信任命是基於他有處理國安的經驗。

香港警方周五(3日)亦正式公布高級助理處長劉賜蕙晉升為副處長(國家安全),負責管理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與此同時,港府亦公布,委任劉賜蕙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港區國安委)的成員。換言之,連同周四(2日)獲國務院公布成為國安委秘書長的陳國基和入境處處長區嘉宏,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埋班工作大抵完成。

現年54歲的劉賜蕙上任後,亦為現時警隊內最高級的女性警務人員。劉賜蕙於1984年加入警隊,曾負責不同警務工作,包括刑事情報、刑事調查、刑事政策及支援、毒品調查、商業罪案調查、人力資源管理、培訓事務和前線警務工作,並曾任分區、警區和總區指揮官。

政府發言人表示,特首已按《港區國安法》規定,在徵詢港區國安委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意見後,從現任裁判官中,指定6名裁判官為指定法官,負責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但官方至今未有公布名單。不過,首宗涉《港區國安法》的案件周五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由總裁判官蘇惠德審理,辯方代表律師詢問蘇惠德,是否特首指派委任的裁決官,蘇惠德確認,又指已收到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