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通过怕触碰到「国家机密」 谘询机构避接港府委托工作
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基本法》23条,《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在条例公开谘询期间,港府官员向各外国商会领袖强调《基本法》23条并不针对企业,但当被问及港府有否分析过立法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与会的港府官员却没有直接回应,只谓《基本法》23条不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
该篇题为〈香港通过23条立法,外企高管忧心忡忡〉的报道指出,在2月的另一场会议上,一名负责香港事务的中国高级官员列席。然而,主办单所挑选的国际商界出席代表却没有对《港区国安法》,以及现时香港的营商环境提出任何批评,会议似乎受到严格操控,并非所有外商领袖都能直言不讳地表达对《基本法》23条的担忧。
对于《基本法》23条,国际商界最关切的是「国家机密」和「境外干预」广泛且模糊的定义。香港德国商会主席赫佑汉(Johannes Hack)表示,香港的独特价值之一是这个城市的「开放性」,商界认为需要很好地平衡开放性和对安全的渴望。不过,鉴于存在风险,赫佑汉称企业今后可能会避免在香港从事某些活动,而这亦将令外国总部的高管们更难理解,香港到底与中国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恐成吸引人才绊脚石
另一欧洲商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担心违反「国家机密」的相关法律,企业在香港进行商业「尽职调查」时必须三思而后行。有谘询机构更直言,将不会承接(香港)政府委托的工作,以免可能触碰到「国家机密」。
数名驻香港的外国商界领袖表示,一条新的国家安全法律,虽然并不构成他们重新考虑是否留在香港发展的理由,但会加剧人们对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力的担忧,成为吸引人才的绊脚石。
针对外国对《基本法》23条作出批评,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周三(20日)发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一些美西方国家、反华组织、外国媒体、「走佬」外国的通缉犯等,在《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获立法会全票通过后,继续作出抹黑诋毁、极为误导及错误的言论,强调今次立法根本是「民心所向」。
记者:李向阳(台北 报道) 网编: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