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研究基因編輯嬰兒而引起爭議的深圳教授賀建奎,周三(28日)在香港出席相關命題的學術講座,他表示進行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純是個人行為,又為其他有關人士及組織帶來影響致歉。有參與活動的人士質疑,相關研究在醫學上沒有必要性。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全體教授,在賀建奎演講後發聯合聲明,表示對事件深感痛心。(文宇晴 報道)
聲稱全球首宗可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出生後,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在一片爭議聲音下,負責研究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周三(28日)在香港出席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時表示,所屬的南方科技大學對他的研究毫不知情,又對受影響的人和組織致歉。
賀建奎說︰我要為研究結果提前披露而道歉,研究結果被迅速發放。這個研究結果曾遞交至一科學期刊評審,我同時感謝南方科技大學,即使他們對研究並不知情。
賀建奎在演講中進一步透露,參與研究的人選是通過一個艾滋病感染者相關的志願組織進行招募。他指出,參與實驗的7對夫婦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對研究有充足的認知。雙方是在訊息透明和互信的基礎上自願進行實驗。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籌委會主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在峰會上批評研究不透明,反映了科學界的自我規管失效,該項研究沒有醫學上的必要性。賀建奎卻認為,研究能給予艾滋病感染者希望,他對成功誕嬰的案例感到驕傲。他又稱,未來18年監測雙胞胎的成長,包括進行血液測試等研究。
被問到研究資金來源時,賀建奎表示在3年前展開研究時,大學有資助,不過後來的費用全由自己支付。他又聲稱,自己的公司沒有以任何形式參與,而參與者亦只會收到相關醫療費用。
有參與峰會的麻省理工華裔科學家張峰在會後表示,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不成熟,很容易會帶來風險,因而他覺得應該立即停止做胚胎的基因編輯實驗。
張峰說︰我認為這技術還需要更多的開發和完善,所以為胚胎做基因編輯的話,我們現在還是不應該做的,因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找答案。才可以再深入地考慮如何開發這方面的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表示,撇開意識形態或道德倫理,質疑目前的科技是否已經成熟到在人體進行試驗。
區結成說︰因為未從動物證明是安全,對人類亦未曾做一些比較嚴謹的安全性試驗,便稱有信心可以安全地進行,並有信心會健康成長。這些信心並非我們一般所說的嚴謹醫學要求。
在賀建奎完成香港演講後,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全體教授,透過校方官方微博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作為當事人的同事,他們對事件深感痛心,又表示貿然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嚴重違背學術規範和道德倫理,對此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他們將配合學校和上級單位全面調查。
協助賀建奎尋找研究對象的艾滋病組織「白樺林」負責人白樺,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當初並未充分認知有關研究,後悔向對方介紹艾滋病病人進行實驗,亦擔心事件中兩名女嬰將來會面臨生命危險。
大陸媒體報道,賀建奎在南方科技大學的辦公室已經被封,門外貼上「請勿進入,後果自負」的字句。至於廣東省和深圳市周二(27日)成立聯合調查組,全面調查事件。國家科技部更指研究涉嫌違規,將依法處理。
據了解,與賀建奎一起進行研究的,還有其博士生導師、美國萊斯大學的生物工程系教授迪姆。不過萊斯大學表示毫不知情,已經對迪姆展開調查。
賀建奎今次的研究,未受到國家的支持,官媒《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科學構想可以天馬行空,一旦牽涉到生命安全和社會倫理,具體的操作和執行過程,就必須嚴格遵循學術倫理和規範,不可越雷池半步。又指基因編輯實驗潛在巨大未知風險,如果缺乏嚴謹規範的醫學倫理審查保障,實驗結果將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文章強調,完善法規和加強監管,才能讓新技術應用,在生命倫理與規範的紅綫内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