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零入閘中間派僅2人 新區議會愛國者標準有多高?

0:00 / 0:00

新一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周一(30日)結束,有399人報名參選,其中171人競逐88個地區直選議席。與2021年12月「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比較,成功入閘的區議會參選人在政治光譜上顯得更加「清一色」,不但非建制派無一人獲得足夠提名,連被視為被邊緣的「中間建制派」民主思路亦只能保送一位成員參選。有分析認為,中共改變政治規則後,「愛國者」的標準大大提高,連一直表忠、自稱中間的「建制派」也再沒有生存空間。

田北辰批「有人」出於政治利益「落閘」

「區議會」提名期結束之後,一些建制派內較溫和的少數黨派如田北辰為首的「實政圓桌」、湯家驊的「民主思路」均向傳媒投訴難以向「三會」(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取得提名。最後兩黨分別只有一人取得提名,跟預期存在很大落差。

其中田北辰向傳媒大吐苦水說:我們敲門、聽介紹都不想聽的那些人,政府將來不應該委任。我們有實力的,一個區有兩個議席,『多隻香爐多隻鬼』,我相信是因為我們這隻『香爐』有一定實力。

面對建制派投訴,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31日)回應指,提名門檻訂得高是為了「從中選優」。

李家超:每一個制度都有其標準,要證明、說服別人,令人認同你是可以良好地、稱職地為地區服務,如果在過程中未能成功,就應該繼續優化自己,令下一次,無論是提名人或選民都信服、認同你是可以優異地、稱職地服務社區。

今屆18個區議會的直選議席,由上屆的452個大幅縮減至88個,參選人須獲所屬地區「三會」各3名委員提名,而每名「三會」委員在同一直選選區只可提名一人。即使獲得提名,第二關更要經過資格審查委員會通過,才能真正成為候選人。

有屯門居民早前發現有不知名人士在屋邨掛呼籲投票。(讀者提供)
有屯門居民早前發現有不知名人士在屋邨掛呼籲投票。(讀者提供)

分析:愛國有更高的門檻

時事評論員桑普分析指,過去單靠宣誓已符合中共「愛國者」的標準,但新的「區議會」門檻明顯大大提高。

桑普:三會的提名人無盡自己責任,他偏偏盡共產黨交託給他的東西,就要你不可測,而且完全要絕對表忠。這個表忠不夠的話,投降也不夠,於是要滅亡。你(參選者)要投降的話,是要有這樣符合更高的門檻。

雖然一些建制內的中間派如「民主思路」,創黨以來一直表忠,稱自己符合愛國者的標準,最後向「三會」拿取提名依然困難。桑普指這些政黨並未能真正得到中共信任。

桑普:這個痴心錯負導致他很多地方,不是高估(對自己愛國的評估),而是一個妄想,他以為他自己就得到共產黨的青睞,但是共產黨要他在經年累月地,不知多久,經年累月地用言論和行為表達忠誠。

非建制、建制少數派同樣被邊緣

被視為唯一非建制派進入立法會的「中間派」政治組織「新思維」,創黨主席狄志遠今年仍堅稱「中間路線將成為政壇主流」,原擬派3人參選,但早於上周五(27日)已宣布未能獲得足夠「三會」委員提名棄選。

另一個走中間路線的建制派政黨「民主思路」有6至7人有意參與,但僅一人取得足夠「三會」提名。身兼行會成員的「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回應傳媒時表示,取提名有困難的原因在於「三會」成員較謹慎,建議下屆需要檢討制度是否過嚴。

參選者還須待政務司司長審查

今次傳統建制派民建聯與工聯會分別派出121人與46人參選,佔目前242有政黨背景的參選人數50%。兩黨於2019年區議會的當選率僅16%與8%,共取得26位議席。在新的選舉規則下,可預視傳統建制派將成「區議會」大贏家。

選舉在12月10日舉行後,政府將再宣布179名委任議員,組成新一屆區議會。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