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強檢】京官要求港府「承擔抗疫主體責任」 特首隔日終戴罩現身記招「做主帥」

2022.03.09
【全民強檢】京官要求港府「承擔抗疫主體責任」 特首隔日終戴罩現身記招「做主帥」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希望讓香港市民清楚接收訊息及感受其情緒而不戴口罩,周三(9日)終於戴上口罩出席記招。
路透社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對港府防疫工作的強硬言論一出,例如要求特區政府「落實有力果斷措施」,及關於私醫不收確診者是否假新聞等後,事隔短短兩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9日)便宣布,除周二外,即日起每天會聯同不同局長舉行記招交代最新抗疫工作,更特別強調自己將不斷改善解說能力。當中國衞健委疫情工作組專家組長梁萬年,也說現階段實行全民強制檢測應經過綜合考慮,林鄭月娥便話鋒一轉,稱全民檢測並非現階段優先做的事。分析指,林鄭月娥也是想繼續爭取連任。

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周一(7日)分別接見港區及澳門人大代表,港區人大代表陳勇引述韓正說,要求特區政府「落實有力果斷措施」,港府「要承擔抗疫主體責任」,各部門要全力以赴。另外他又繼續關注香港的私家醫院不接收新冠病人,指希望有關消息「只是假新聞」。

京官「放話」後 林鄭即宣布每日開記招交代疫情

事隔短短兩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便宣布即日起,除了每逢周二因要舉行行政會議外,她每天會聯同不同局長、官員舉行記者會,交代最新抗疫工作。早前表示希望讓市民清楚接收訊息及感受其情緒,而沒有戴口罩出席記招的林鄭月娥,同日終於戴上口罩,率先聯同勞福局局長羅致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及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舉行記招。

林鄭自嘲「相信大家也不想每天看到我」

她特別強調,自己將不斷改善解說能力,期望可準確回應記者的提問。另更笑言,相信市民不想每日見到她。

林鄭月娥說:不過我希望這不需要做很久,如果大家留意,這種高層的每日新聞發布會,會一直持續到我們一起打贏這場抗疫戰,所以愈早打贏,我們便愈早取消這個新聞發布會,我相信大家也不想每天看到我,早些見不到我即是香港已經回復正常生活。

話鋒一轉 稱全民檢測並非現階段優先做的事

另外,林鄭月娥先後6次公開拒絕做全民檢測,再到上月宣布會在3月推行全民強制檢測,然後大力加快興建多個隔離設施,至周三她被問到相關詳情時突然「話鋒一轉」,指全民檢測仍在規劃中,不過並非現階段優先做的事。林鄭月娥表示,不會因自己講過一句話而忽視現實,強調要視乎疫情發展,不會說「一定不會」在3月舉行全民檢測,她說現時重點要減少死亡及減少重症。

3天前,「南下援港」的中國衞健委疫情工作組專家組長梁萬年表示,現階段實行全民強制檢測應經過綜合考慮,現時抗疫工作的優先次序應依次訂為「減死亡、減重症、減感染」。《南華早報》更引述消息人士指,北京其實從未就強檢設定任何時間框架。

對於被質疑政策朝令夕改,林鄭月娥說這見仁見智,抗疫措施需要適時調整。

分析:林鄭也是想繼續爭取連任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周三對本台指,林鄭月娥此舉目的都是做給習近平看,但無論是否要重奪抗疫統籌的話語權,她都沒有好處,都要負責任。至於林鄭月娥是否想做好抗疫工作,繼續爭取連任,鍾劍華認為,她怎樣也會想爭取連任。

鍾劍華說:我覺得她怎樣也是想極力做下去,她若不做,基本上無處容身。她又去不到內地、留在香港走出街也不敢,我相信回內地被阿爺監管她亦未必想,對她來說最佳安排當然是多做5年,爭取時間看看如何,我就沒有懷疑她應該一直想做下去。問題就是中央想未來5年如何,讓你(參)選支持你做競選連任,但又不讓你勝出又如何?一、兩年後,中央想你做的事情都做完後,一樣可以令你「腳痛」,當年董建華也是這樣。

請求中央派內地醫療團隊來港支援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又指,已請求中央派內地醫療團隊支援提升處理重症能力,將為北大嶼感染控制中心及亞博隔離設施增加醫療人手。而落馬洲河套應急醫院會有內地醫療團隊負責,爭取在4月内投入服務。

鍾劍華指出兩地醫療制度不同,他亦憂慮若這措施屬長期政策,會影響香港醫療專業標準,更令本地醫護心灰意冷。

鍾劍華說:(緊急情況)條例已經通過了,問題是現在又進一步放寬,這次根本是沒有規矩,如果你說只是應付當時的情況,分工清楚,有些事情他們不能做,(疫情)完結後就會返回(內地),那麼損害就會減到最低。但如果不是,就此打破缺口,長期都用這個方法,那麼香港的專業標準就會受到影響。

港府早引緊急法 為內地醫護來港開綠燈

港府早於2月底,引用《緊急法》訂立《緊急情况(豁免法定規定)(2019冠狀病毒病)規例》,容許某些人或項目毋須符合本港成文法例,以預防及治療指明疾病;同時意味內地醫護可在豁免註冊下,在港參與抗疫工作。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已指派中建科工集團興建落馬洲河套應急醫院,並有臨時橋樑連接兩地邊境。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更引用《緊急法》,豁免工地範圍內的工程人員及物資,以及該臨時橋樑受香港法例規管,當局稱橋樑在完工後將會拆卸。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