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周二(3日)從北京返港當日,向行政會議申報一個單位作自住用途,再度引起外界猜測她是否遷出律政司長長官邸或者會辭職;鄭若驊接受香港親中媒體專訪「闢謠」,重申不會請辭。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就質疑鄭若驊是「被留任」,司長受壓下將影響其行使職權的判斷。(潘加晴 報道)
在英國受傷後「被安排」直飛北京養傷的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周二(3日)回港當日向行政會議申報,新增一個中西區住宅單位連車位,物業由丈夫潘樂陶擁有,註明單位作自住用。
律政司周四(12日)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司長已按機制作出申報,官邸「有需要時可用作舉辦官式活動」,但就沒有明確回應鄭若驊是否已經搬離官邸。
同日,香港《星島日報》及《經濟日報》刊出了鄭若驊專訪。鄭若驊再度否認外媒指她曾請辭,強調若面對艱難環境便辭職是不負責任,她不會請辭。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鄭若驊在英國受傷後被安排直飛北京並不尋常,沒有醫療或職務需要,質疑她是被迫留任。涂謹申擔心在受壓的情況下,會影響到鄭若驊行使職權時的判斷,對香港法治和制度造成影響。
涂謹申說︰這個實際的擔心和懷疑所產生的問題,是因為司長有憲制角色、獨特地位及檢控的決定。若她想請辭但不獲准而被迫留任,從港人的角度,有人擔心在這種情況下,她是否會被迫對某些人作出檢控或不檢控的決定。只要我們的律政司司長被人有些少的懷疑,我們的制度已處於一個不安全和危險狀態,我們的法治也會受到影響。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向本台表示,鄭若驊在敏感時期向行會作出利益申報,又高調接受「被安排」的專訪,難免令人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也反映出現時的特區政府,從特首到下面幾個主要的官員都沒有請辭的自由,只能按「政治紀律」和「黨性」辦事。
呂秉權說︰其實整個特區的高度自治與內部管治已被北京騎劫,加上當北京研判香港局勢,認為這並非是香港內部事務,涉及到國家安全、主權和敵對勢力的問題。北京相信這已超越了特區政府可以控制的事情,就大條道理插手(香港事務),在插手途中,特區的官員基本上不能夠有自由的意志,不能只講制度和法律,北京反而要求講的是「政治紀律」和「黨性」。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引述三名知情人士指,鄭若驊其實希望辭職並留在倫敦,但北京下令她必須返港。鄭若驊回應指,相關報道是「純粹揣測」。對於她在倫敦受傷後未有即時回港或沒公開露面,《星島日報》引述鄭若驊解釋,當時獲中國駐英大使館悉心安排赴京療傷,「出事後(大使館)即刻派人安排入院,送我返國」,讓自己「很清楚知道有國家作為強大後盾的重要性」,「令我可以安心、有信心」。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