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灾近两星期港府才迟缓赈灾 评论:北京怕过早赈灾惹反后果
华北水灾于7月底直卷京津,官方向外公布水灾造成30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千亿港元。水灾两个星期后,港府于周一(14日)下午,终于发稿从赈灾基金批出6500万(港元,下同)赈灾,涉及机构增至9个,大部分为亲中团体,亦并未有交代项目内容,监察力成疑。对今次「50年一遇」的华北水灾,不论港府还是建制派,都一改过往高调爱国的风格,在今次水灾「迟缓」、低调赈灾,有评论指,北京怕过早赈灾惹来反后果,因此港府谨慎地排在赈灾「队尾」,做最后的捐款者。
港特首灾后两星期始开腔
华北水灾发生两个星期,亲中政党工联会与立法会建制大党民建联,分别于8月3日与11日捐出50万和150万元。
对于刻不容援的赈灾捐款,港府高官却迟迟未表态。当中只有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震寰在8月4日提及华北水灾,惟仅限于关心气候变迁,叮嘱港人关注全球暖化。直至本周一(14日)下午,李家超才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天灾无情,同胞有爱」,宣布「赈灾基金」拨款6500万元,支援华北的暴雨洪灾。
其后港府正式发新闻稿,透露基金支援9个赈济项目、涉及9个团体,当中包括曾协助2021郑州水灾的「爱德基金会(香港)」、新成立的「香港北京社团总会」、「华菁会青年基金会」等;相比2021年的郑州水灾,当时合共只批出851.9万港元,今次港府批出的金额,足足是上届的7倍有多。
另外,本台翻查9个团体的背景,除了「世界宣明会」与「爱德基金会(香港)」外,其他均是亲中团体或临时成立的基金,其中「香港北京社团总会」在今年6月才成立,会长是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港区召集人施荣怀。
评论:北京怕「无面」 港府行动谨慎迟缓
对于特区政府「迟缓」救灾,亦迟迟未表态,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分析指,港府要看北京的取态,过去「汶川赈灾」与2011年「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惹起轩然大波,北京一定谨慎处理,怕赈灾变成贪腐丑闻。另外,亦考虑到港人的民情转向,怕港府太快高调地捐款,不但未能令市民响应,反换来反感而令港府「无面」。
刘锐绍说:北京亦可能很担心,由官方去推动捐款,而民间与外国的反应冷淡,对北京来说是一盘冷水。
记者翻查资料,今次华北水灾,连香港大财团亦「低调」捐款,例如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家纯,与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均以「个人名义」捐2000万。
刘锐绍指,1991年回归前的「华东水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港人都前仆后继捐钱,2008年汶川地震更筹得近200亿元,冠绝全球。但他留意到在最近几次的赈灾,商人、政界纵使有心亦转趋低调,金额上亦开始讲辈份、官位。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前特首曾荫权上京承诺捐赠100亿港元,前澳门特首何厚铧不敢超过这个数字,只捐款50亿,这种「官场捐款」潜规则,阻碍了往后很多有心人捐款。
刘锐绍说:(内地脤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如果有官方动员,当然向一些大财团招手。大财团又会互相比较,谁先捐、捐多少。有些人会说,你是龙头大哥,我不会超过你的捐款金额,所以也要看那个人马首是瞻。
当年政府要求提交拨款评估报告
在10年前,前特首梁振英注资1亿元到赈灾基金,支援四川地震赈灾项目,当时委托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统筹,并跟进协助地震救灾工作。其时林郑月娥承诺提交拨款用途的评估报告,「如证实有任何不当使用拨款的情况,相关款项均须全数退还赈灾基金」。今次李家超只在社交媒体表示,「会监察其实施具体赈灾计划的进展」,但并未有交代详情,亦没有交代9个团体如何进行赈灾行动,透明度成疑。
记者:张仕仁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