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周三(10日)確定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9月6日進行,提名期訂於七月中至月底。目前,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仍未公布「立法會選舉活動指引」。同日,多個建制派團體到選管會情願,提出「關愛通道」、「電子取票」等建議,以減低長者投票的困難。有學者認為電子票可能引伸出冒充投票人身份的問題。亦有泛民議員憂慮優先投票潛藏「政治動機」。(文海欣 報道)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周三去信通知立法會議員,落實於9月6日進行立法會換屆選舉,並將於周五(12日)刊憲,將提名期訂於今年7月18日至31日舉行。不過,選舉管理委員會至今仍未公布「立法會選舉活動指引」。
周三數個建制派團體,包括民建聯、港島民生關注組、新界居民聯席及香港政生關注組等,到選管會辦事處請願。
其中香港政生關注組召集人鄧家彪表示,有參選人在去年區議會被攻擊及恐嚇;在票站範圍更有人干擾投票進行,他批評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涉嫌縱容選舉不公。鄧家彪對本台指,去年區選有50宗冒認身份的投訴,希望選管會接納「電子取票」方式。他認為電子系統較難出錯,能有效驗證身份。
而民建聯副秘書長、觀塘區議員顏汶羽則對本台指,除了建議「電子取票」,亦希望設立「關愛通道」。
顏汶羽說:相信大家都聽到有很多長者去票站時,等數個小時也進不到票站。我們覺得其實在票站內,都是按身份證號碼去分流。那麼我們希望在票站外提前做這個分流。因為我相信不論任何政見、政黨或候選人,都好希望合資格選民可以有效率、快捷地表達意見。
本台就「電子取票」方式的利弊採訪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他表示,電子票最大的問題是難以驗證身份。
馬嶽說:電子不是很清楚知道如何驗明選民本人就是投票者。我亦覺得現在政府應該仍未準備好進行。
馬嶽續認為,如要解決排隊時間過長的問題,關鍵是增加票站資源。
馬嶽說:就像去年區議會的問題,可能是輪候時間較長。我認為最合理的做法都是加人手,及找一個大些的地方做票站。傷殘人士優先就一向都有,即無障礙通道等,票站安排都做到這回事。而按年齡分部份都有做,例如按身份證排隊,但那個就視乎票站的年齡分布。我亦認為那個關鍵問題其實就是票站資源問題。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去年曾表示,打算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先在功能組別選舉試行電子點票。不過,當局表示工作進度因為去年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趕不及在9月的選舉推行。
另外,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就選舉活動新指引諮詢公眾,建議方便有需要的選民如70歲或以上長者、孕婦及肢體傷殘人士投票,甚或優先投票。
對此,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長者不是不能等待,而是不能站太長時間。建議可在票站設位置安排他們就坐等候。他又質疑選管會新指引有政治動機,想確保政府的核心支持者可以優先投票。
民主派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大勝、奪得8成多議席。建制派面對區選大敗,當時有建制派議員如民建聯副主席陳克勤說,留意到有人在投票後重覆排隊,製造輪候投票時間長的假像,令一些不願意久候的選民卻步。但許多民主派當選人認為,「反修例運動」才是泛民在區選勝出的重要影響因素,結果反映香港市民對港府的強烈不滿。泛民又期望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希望再下一城,在力爭「35+」過半議席,爭取立法會話語權。
早前外界一度憂慮港府或會以「憂慮有暴力事件」為由取消立法會換屆選舉。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四(4日)曾表示,期望中國恢復向香港人承諾的自由。如果港府取消立法會選舉或中國通過「港版國安法」,是違背與英國簽署的協議承諾,甚至對美國和全球所作的承諾。
9月立法會選舉的臨時選民登記冊,新登記選民有逾40萬,比去年的38萬多,而全港選民達445萬人,也較去年增加逾32萬。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