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當晚,50歲的香港市民梁健輝襲擊警員後自殘胸口而死亡,正當社會輿論促請政府正視民間不滿情緒之際,官方展示不願妥協的強硬姿態。警方先後動用大量警力禁止市民在銅鑼灣獻花悼念死者,以及在周日(4日)拘捕兩人涉嫌在社交媒體煽惑他人殺警及縱火,並在周一(5日)拘捕多一名男子,指他涉嫌煽惑他人犯意圖傷人罪。(鄭日堯 報道)
被問到涉案的社交媒體平台、相關言論的具體字眼、涉及多少篇言論、屬於留言或發帖等,香港警方一律以「案件處於調查階段」為由拒絕透露。警方強調,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香港國安處已接手調查事件,包括疑犯是否有同黨、是否被煽動而犯案,幕後是否有人支持或操控等。他說,案件發生後,網上有很多人美化和英雄化疑犯,他認為是違反倫理道德,是人性問題,並反問市民是否想香港充斥仇恨。對於有人到案發現場獻花會否觸犯國安法,蕭澤頤警告,絕不容許任何人追悼或嘗試美化行兇者,有可能煽動其他人,分化社會及仇警,影響公共秩序、公共安全。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亦聲稱,宣揚疑兇的行為亦「有機會」違法。
湯家驊說:若襲擊行為干犯恐怖活動行為,若歌頌、宣揚這種行為有機會干犯第27條,所謂宣揚恐怖活動行為,宣揚,我自己的解讀是宣傳、表揚,聲呼這犯罪者為「烈士」、「義士」,其實我覺得會達到宣揚。
對於警方迅速定性事件為國安性質,並警告市民「悼念有機會違法」,不少網民擔心這等同是「網絡23條」,也有網民質疑警方未有披露詳細資料,「是不是隨便找一個留言來抓人?」另有網民表示以後在網上要小心説話,甚至不再談政治。
法律學者: 對事件 「 上綱上線 」 只會激化社會矛盾
港大法律學院公法講座教授陳文敏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暴力行為本身應受譴責,不同意以暴力解決問題,但認為「獻花悼念可能違法」的說法牽強。
陳文敏指出,現階段仍未確定事件屬於恐怖活動,還是襲警事件,而根據《港區國安法》所提及的恐怖活動,需要設計嚴重暴力行為、脅逼中央與特區政府、威嚇公眾實現政治主張,但目前仍未清楚事件性質,不能將任何一宗襲警案等同恐怖活動。
他認為悼念可以是出於同情,也可以是表達對政府的不滿,不應將事件「上綱上線」,或會激化政府與市民之間的矛盾。
陳文敏說:純粹是悼念的話,不一定要人認同,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上綱上線地說,如果我叫他為「烈士」等同宣揚他做的是值得尊重的行為,然後等同鼓勵其他人做這些行為,也等同煽動其他人做這些行為,(邏輯)跳了很多級,要讓人相信、去做某些事情才為之煽動。(政府)今天說「烈士」可以是煽動,明天可以説另一個詞彙是煽動,紅線會劃得太過分。
學者:獻花不一定代表認同施襲者行為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這次案件較為複雜,疑犯選擇極端手法襲擊警員後自殺,對社會來説是一件悲劇,認為市民需要有適當方式去表達哀傷,而獻花是其中一種。
葉兆輝說:如果經過死因庭的話,我們能更加清楚了解事件,這會更加好。我相信市民對這件事件也有不同感受,也應該讓與他們有適當方法去表達哀傷,而這種哀傷不一定是認同施襲者的行為,可能是對於這個城市的哀傷。我覺得有適當的宣泄是重要的。
他又指出,這次案件在香港不常見,建議透過死因庭詳細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防止日後同類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