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政司申請禁制令,禁止公眾人士不得在任何平台傳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案件於721再審。但究竟這首歌為何會被視為「禁歌」?當日又何解會出現?它的影響力又有幾大呢?以下將會讓大家了解《願榮光》的「前世今生」。
一首歌,有人覺得是抗爭之歌,有人覺得是香港「國歌」,但無論如何,在香港政府眼中,這首是「禁歌」。但到底大家對這首歌認識有幾多呢?
《願榮光歸香港》最初版的旋律很簡單,當時的歌詞亦不是大家所聽到的。要數回2019年6月,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但在8月運動陷入低潮,一個叫做DGX Music的團隊就作了首歌,作曲者署名「Thomas」(湯瑪士),最先在「連登」網上討論區發布,希望讓網民幫手填詞,就像這句原本是「盼自由歸於香江」,後來改為「香港」;又像這句由「這一日 霧已除」,最後改為「要光復這香港」。
「連登」網民有份填詞 盼團結港人和提升士氣
當這首歌的詞填好後,一班網民集合一齊,就唱出第一個正式版本。而在第一個版本正式登場後,Thomas與他的團隊再改編曲,成為更有震撼力的進行曲版本。
從未公開真正身份的Thomas,在2019年曾向BBC表示:「我想寫一首歌,主題是香港人為民主自由抗爭。從6月初開始構思到8月初。我原本其中一個目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大家平時不斷叫口號,好像沒有甚麼可以做。大家經過2、3個月,開始有一些疲態出現,這個時機剛剛好,沒有故意選這個時候推出。大家好像重拾一點活力,為這場運動注入新的元素,達成我原本的原意」。
《願榮光》響遍全港各區 網上出現多個版本
《願榮光》在網上深入民心,之後出現多國語言版本,除了英文,還有德語、日語、韓語、法語,甚至手語版。更有不同的「二次創作」出現,包括中樂合奏版、粵曲大戲版。不過,要數到最令人動心的是「交響合唱版」,這個版本至今已有823萬人次觀看。
即使是撐警人士都有翻唱,例如《願平安歸香港》,由立法會議員何君堯領唱,凝聚港人共同「抗暴」。
在「反修例」運動中,這首《願榮光》響遍全港各區,更掀起一陣商場「和你SING」的熱潮,美國《時代雜誌》在報道中更稱之為香港「國歌」。
《榮光》如何觸動港府神經?
不過,這首歌引起很大爭議,官媒、港府認為這首歌是傳播「港獨」思想。
有民眾在公開場合演奏都被捕,包括在街頭拉奏《願榮光》被多次票控的「二胡伯伯」李解新遭控7項「沒有許可證而奏玩樂器」及「無牌籌款」傳票控罪。
最觸動港府神經的,是在2022年開始,港隊有份參與的國際運動賽事,屢次發生主辦方播錯國歌事件,將香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播錯成《願榮光歸香港》。
這引起港府強烈不滿,主動要求Google於用戶搜尋國歌時,將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置頂」,惟此要求遭Google拒絕。
改編版發布者:拒將影片下架
香港律政司申請的禁制令,列出32條要求禁制的YouTube影片,當中包括不同語言版本的MV、純音樂以及「二次創作」作品。
其中一位影片發布者、現居德國的香港人石賈墨在YouTube開設「德文補習社」,他用工餘時間在網上教香港人德文,他發布及有份翻譯的德文版《榮光》,至今有17萬次觀看,他表示不會將歌曲下架。
石賈墨說:每個星期3、4百(觀看次數)現在有1千多,這首歌老實說德文版比較冷門,但都有倍數的增長,都知道真的有更多人關注,因為這個禁令。你真的想禁一首歌?歌詞沒有任何鼓吹他人如何反抗政權,而是背後很正面去強調,香港人對民主、自由、公義的追求,這種追求已被視違反國家安全,我覺得真的除了可笑、以言入罪之外,就沒有其他形容詞可以說。
另一在英港人Catherine,亦在YouTube發布了非正式英文版本的《榮光》,影片至今有過百萬觀看次數,她同樣表示,不會將歌曲下架。
Catherine Li說:如果一個政權那麼懼怕一首歌,我就更加應該要繼續唱,我們創作及改編歌曲是基本的自由,這是嚴重侵犯人權,如果最後頒下禁制令,當然會寫信,除了去信YouTube、Google,都會想去信聯合國,盡快促進他們關注。
香港律政司正申請禁播《榮光》,案件周一(12日)在高等法院審理,並押後至7月21再審。港府發言人早前表示,申請禁制令的目的,是制止任何人「煽動他人分裂國家」,以維護國家安全及國歌的尊嚴。
記者:李榮添(台灣) 責編:溫曉平(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