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反送中」的抗爭運動走過半年寒暑,由起初過百萬人上街,至周日(8日)民陣遊行仍有80萬人參與。有學者分析指出,反映港人仍希望透過上街表態,又指警暴問題已成焦點,若政府愈拖延不解決只會令矛盾愈深。另外亦分析運動餘波至少要過數年後才能平息。(文海欣 報道)
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持續至今已有半年,當初6月份過百萬人上街和平示威,然而港府未有回應市民訴求,繼續強推修訂《逃犯條例》。後來示威者行動升級,包括「佔領立法會」、「三罷」等,半年來示威次數多達百多場,警民關係不斷惡化,市民對港府的信心亦一直暴跌,種種矛盾愈積愈深。雖然港府終在9月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然而示威者的焦點早已轉移,示威者的訴求最主要希望港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察涉嫌濫暴問題。
雖然11月區議會選舉後,民主派大勝取得8成半議席,社會上稍微平靜了約兩星期。不過至上周日(8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國際人權日遊行」,繼續堅持五大訴求,包括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察涉嫌濫用暴力、濫拘捕等。雖然參與人數不及6月份多,然而大會宣布仍有約80萬人參與。

政府周日晚上回應遊行指,有大批市民參與,過程大致和平有序。特區政府期望與社會共同努力遏止暴力、捍衛法治、重建社會秩序,並透過對話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尋找出路。不過並未有回應市民訴求。
另外根據警方數據,6月9日至今,有6022人被捕,當中有2393人為學生,佔整體4成,其中近950人年齡在18歲以下。被捕人數中,有900多人被檢控,逾一半被控暴動罪,百多人被控非法集結。

另外警方亦施放萬多枚催淚彈、橡膠子彈等、而布袋彈及海綿彈分別有近2000個、實彈亦超過10發。
抗爭運動經歷半年,仍有80萬人上街抗爭,對此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周一(9日)對本台分析指,不少事已經愈結愈緊,警暴問題更成焦點,至今仍有大多數市民希望借是次獲警方批不反對通知的大型遊行,作出表態,對警察暴力行為表達不滿。被問到政府是否已經無計可施,鍾劍華認為政府總要起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首步,更要反思官員、警員如何在民望如此低的情況下繼續工作。
鍾劍華說:總要有起步,這些就是拖延的後果。所以我認為政府現在要盡快做一些事,令大家首先覺得政府願意做改變,願意先為過去幾個月的錯做一些糾正的措施。這一步可能令進一步抗層不會升溫,令所謂勇武的示威者沒有借口作進一步的行動或激烈抗爭行為。先做這一步,然後再慢慢和不同組群例如立法會,聊一聊如何做一些事紓緩對立情緒。
鍾劍華續分析,相信整場運動未來仍會有多場餘波,要數年時間才能平靜下來。另外他提到1月份監警會將提交報告,相信屆時市民亦未必滿意,政府如何解決亦是一大難題。
鍾劍華說:我覺得現在積下了如此多恩怨及問題,也不能要求2、3個月就完全沒有事。他想往後每年仍有這麼多定期的大型活動,「元旦大遊行」、「71大遊行」,明年可能又多了「721」「 831」這些日子有人舉辦遊行,面對社會的動盪及各種對立,總會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
不過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認為,政府已作出最大讓步,相信難以再回應示威者的訴求。
劉兆佳說:她最大讓步當然是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至於其他方面,我想經過多個月來,特區政府能夠讓步都已經讓得差不多,提出獨立檢討委員會應該是同時回應建制派及民主派的訴求。至於雙普選決定權根本不在特區政府手上,而在目前政局動盪、國家面對安全威脅嚴峻下,雙普選的問題恐怕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有甚麼轉機。
另一方面,繼民陣遊行後,網上再有人號召周一(9日)舉行「大三罷黎明行動」,即罷工、罷課、罷市,並於道路、鐵路等進行堵路。港鐵指沙田、粉嶺及屯門站路軌和電纜分別發現雜物,列車服務一度受阻。不過早上全港多區已有防暴警察戒備,部份更手持長槍高調巡邏,多區交通未有受很大影響。其中防暴警察曾於沙田、旺角等截查多名市民,部分身穿黑色衣服、有的更是學生,其間有人被警員帶走。另外在屯門西鐵站,有一批人響應網上號召「反三罷」,稱要維持港鐵運作正常。他們逗留在月台,用手機拍攝現場的學生和記者,並以粗言穢語攻擊理工大學學生記者,其後警員到場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