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九成體育總會制定反性騷擾政策有改善 風雨蘭質疑是否會如實執行

0:00 / 0:00

香港體壇曾爆出多宗性侵醜聞。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公布最新調查顯示,已有9成體育總會制定有關反性騷擾政策,對比兩年前有顯著改善,不過認為仍有進步空間。有關注組織指體育界在反性騷擾問題上非常落後,要平機會「踢一踢先郁一郁」,又指關注政策制定後是否會如實執行。(文海欣 報道)

香港體壇曾爆出多宗涉嫌性侵案件,例如香港跨欄運動員呂麗瑤涉嫌被前教練性侵犯;教練紀嘉文捲入性侵醜聞,當時有人在社交平台指控他企圖強姦。在「#MeToo」事件風波下,亦有多名女學員在網上表示遇到性侵事件,惹起大眾關注體壇性侵事件情況。

平機會:九成體育總會制定反性騷擾政策 仍有進步空間

平機會周一(25日)公布《本港體育總會制定反性騷擾政策報告2020》。研究結果顯示,至2020年10月,全港79間體育總會中已有71間制定反性騷擾政策或行為守則,佔整體比例9成。相比2018的22間,顯著上升。在有相關政策方面,其中60間為受資助體總,其餘11間屬於自資的體總,意味仍有8間未有制訂有關政策或守則。

整體來說,平機會認為,體育總會在制定反性騷擾政策方面有顯著改善。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形容情況令人鼓舞,不過承認仍有進步空間。而平機會總政策、研究及訓練主任林潔儀強調,制訂政策是反性騷擾的第一步,讓受害人有機制去申訴。

8 間自資體總仍未制定相關政策

就仍有8間自資體總未制定相關政策方面,政策、研究及訓練主任盧定宇說,自資體總回應稱因資源不足,部份體總只有一至兩個員工負責處理整個體總運作,因而未有相關政策。不過盧定宇提到,過去幾年平機會亦有與相關體總開辦培訓班,希望協助這些總會制訂相關政策。

另外,平機會提到,體育總會鮮有提及如何處理投訴人員的資料、處理投訴原則和程序。只有41間體總在政策中保證「任何人不會因真誠投訴而受到處分」。有約兩成半體總並無列明指定人員姓名或聯絡方法,讓涉嫌受害人尋求協助。

本台記者問到如果體總沒有上述相關說明,會否令受害人不願意或更難作出投訴,令反性騷擾政策淪為「無牙老虎」。盧定宇回應指今次調查未有問及體總不訂明這些必要要素的原因,但按過往經驗,有其他行業機構指擔心有人濫用投訴機制,而未有訂明。他說平機會將進行檢討,並與各大體總商討有關修訂部分,希望讓政策更完善。

平機會設反性騷擾事務組增熱線電話 受害人可在保密情況下進行溝通

另外,平機會正式成立反性騷擾事務組,透過預防、研究、政策倡導等以加強打擊性騷擾的工作;另外正式開設反性騷擾熱線「2106 2222」,為受到性騷擾影響的人士提供第一站支援服務。

平機會主席朱敏健說,社會上不同界別對性騷擾認知程度差,未知界線定義,平機會希望做更多功夫改善此問題。他說成立反性騷擾事務組後,平機會將收到有關性騷擾的查詢,並由事務組先行處理。疑似或受害人可在完全保密情況下與當值人員溝通。

朱敏健說:這條熱線跟我們的投訴機制是有分別的,這條熱線主要是令到一些疑似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可以在一個完全保密的環境之下,能夠和我們的職員溝通。我們的職員不一定需要知道對方的身份,除非對方完全願意,或者可以這麼做(透露身份)。我們可以回應對方的疑難或者對於他們的問題,我們可以作出一些適當的指引。

風雨蘭質疑政策會否形同虛設

組織「風雨蘭」過去致力為性暴力受害人提供協助,其總幹事王秀容接受本台訪問時,形容香港體育界目前就反性騷擾措施方面仍非常落後且被動,形容要平機會「踢一踢先郁一郁」,亦不知道他們的處理過程如何,透明度低。不過她認為政策「有好過沒有」,但她質疑體育總會訂立相關政策後是否會如實執行。

王秀容說:大部人說訂立了 (反性騷擾政策),但其實都是on paper(寫在紙上)。而且你若沒有預算去實行這件事,其實都只是擱置在這,沒有甚麼用途,所以實行較重要。如果有一個投訴機制,真的可以幫到受害人,例如保密。可能有一些措施例如調查,他告知受害人及之後例如他不想再與該人同場練習,經常見面都好尷尬。那個指引是好重要,本身投訴機制如何保護受害人,及是否公開,放在網頁讓所有人看到。透明度重要才會鼓勵到受害人投訴。

袁嘉蔚:受害人再複述性侵事件是「二度傷害」 處理投訴人應有尊業培訓

提倡女性主義、平權的南區區議員袁嘉蔚接受本台訪問時,關注處理性騷擾投訴個案的人士是否有相關經驗,因為往往要受害人感到安心、並再複述遇到傷害的過程是一種「二度傷害」,並不容易處理,要有一定技巧。她建議政府設培訓課程,讓處理投訴人士學習處理相關個案。另外她認為部份體總未有清楚訂明處理投訴原則和程序等,做法不理想。

袁嘉蔚說:為何會有這麼多性騷擾的案件被隱藏,我認為這個都是其中一個成因。有些投訴人,可能權力關係的問題,可能他是學生、或被上司性騷擾,那麼他們不敢投訴,因為害怕影響自己在體育事業的前途。所以究竟政府(或體總)可以如何在政策之中有一個保證任何人不會因真誠投訴而受處分呢?暫時來說仍未能給予投訴人好大信心。

香港體壇轟動一時的涉嫌性侵事件 性罪行一般難以定罪

另一方面,要將性罪行(包括非禮及強姦等刑事罪行)的被告定罪,控方要在毫無合理疑點下證明被告犯罪,但在尋找證據上往往有一定難度。過去亦有數宗體壇涉嫌性侵事件需由法庭審理,最終都未有定罪。例如有「欄后」之稱的香港跨欄運動員呂麗瑤涉嫌被前教練性侵犯,2017年她在網上平台公開事件,希望藉剖白喚起公眾關注兒童性侵犯,鼓勵其他受害人發聲。涉事教練事後被捕及控以非禮罪,然而經審訊後因「證供未達至毫無合理疑點」,教練被判罪名不成立。

另外,2020年11月,香港半馬拉松紀錄保持者、長跑教練紀嘉文亦捲入性侵醜聞,當時有人在社交平台指控紀嘉文「摸胸」,甚至企圖強姦,更稱事件早在2014年1月已經發生。事件曝光後,紀嘉文亦在社交平台發文道歉,承認過往沒有認真對待和處理感情問題,又指「容許我在此鄭重地向曾經被傷害的每一位以最誠懇的態度道歉,對不起。 」田總隨後亦發聲明關注「性騷擾」事件,並呼籲運動員切勿啞忍,可以向田總申訴。不過事件未有進展。

本台亦向田總查詢有否收到相關投訴個案或按程序跟進紀嘉文一事,暫未獲回覆。按田總有關防止性騷擾政策規定,由於考慮到延誤投訴將影響蒐證,田總規定投訴人須在案發後12個月之內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