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二) 房屋醫療沉疴難起

0:00 / 0:00

香港政府盼透過解決民生問題,以緩和現今社會局勢,土地及住屋政策,勢必成為是次《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多個團體都提倡重推「租置計劃2.0」;亦有消息指政府有意向基層市民提供租金津貼。關注住屋團體對此表示歡迎。另外,就醫療政策方面,流出的風聲卻不多,有選委表示對是次《施政報告》,並無期望。(文海欣 報道)

由前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領的「團結香港基金」,不時都會就香港政策提出一些建議,而參考往年的《施政報告》,他們所提出的建議均與政府施政較為相似。「團結香港基金」9月就提出,建議資助房屋由租住為主轉為置業為主,並在現有公屋重推「租置計劃2.0」,以市價25折出售單位。另外,建制、泛民均有議員認為政府應該重推「租置計劃2.0」。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上周五(11日)於電台節目都提倡「租置計劃2.0」,助市民圓置業夢。

另外消息亦指,房委會將出售餘下的4萬伙租置屋邨單位;另外政府亦有意向基層市民提供租金津貼,但未會同時推出租金管制。

公屋聯會副主席、關注青年住屋聯席召集人藍偉良周一(14日)對本台指,並不反對「租置計劃2.0」,但認為只能解決一些希望置業人士的問題,因此應該先處理房委會餘下的4萬伙租置屋邨單位,其優惠政策較為有吸引力。另外,他們亦建議以輪候3年劃線提供租金津貼。

藍偉良說:在租金津貼方面,其實公屋聯會已多次提出,希望有導向性地做一些租金津貼,包括排隊若干年,仍未能「上樓」的的朋友、或是條件差的劏房户,可以考慮給他們一些租金津貼。

就醫療政策方面,暫時則未見有很多風聲傳出。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僅於上周日(13日)提及過,在天水圍天秀墟附近興建一個臨時的街市。另外亦於網誌指出會加強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服務等。

醫學界選委黃任匡周一對本台指,現時政府處於弱勢,他對今次《施政報告》並不樂觀,亦看不到政府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指出,醫療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人口規劃,應該馬上停止每天150個單程證政策。他續指,單是興建醫院、輸入海外醫生等,並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他相信《施政報告》亦會提及有關降低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的門檻,但他認為這並非長治久安之計,亦會深遠影響醫療系統健康。

黃任匡說:一但降低門檻,你保障不了,例如民建聯建議免試輸入海外醫生,你保障不了來港醫生的質素,長遠來說,會深遠影響香港醫療系統的質素,以致香港市民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素,這是不應該碰的。

另一方面,早於9月,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及麥美娟,則會晤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他們提出擴大長者醫療券使用範圍,包括將合資格範圍擴寬至撒瑪利亞基金等援助的自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