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中的房屋政策向來是香港市民關注的重中之重,外界一直有聲音要求政府「減辣」。今次《施政報告》稍有回應市民訴求的,就是房屋政策。
李家超指,由於利率顯著上升,多個地區經濟放緩,本地樓市交投減少,樓價亦出現調整,所以即日起樓市「辣招」獲「減辣」。包括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3年縮短至2年;買家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
而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32 000個單位。政府未來五年會準備好可興建約80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
李家超指去年《施政報告》針對公營房屋供應的措施,直言輪候公屋時間已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他指未來十年公營需求量為30.8萬個,但已覓地可建41萬單位,超額完成10萬個,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首五年(即2024-25至2028-29年度),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將達17.2 萬個單位,相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度),將有額外約6.7萬個住戶受惠。
另外他用四招「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其一、延長居屋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其二、規劃重建10條舊屋邨,預計重建後可提供約3.2萬個住宅單位;其三、挑選10條公共屋邨試行「智慧屋邨管理」,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協助日常屋邨管理;最後改善「組裝合成」建屋技術。
他又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將以十個月時間作深入調查研究,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並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以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不過,若劏房環境質素提升,在自由市場下,此舉或令租金增加。
記者:淳音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